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这也算是晨妈的童年音影之一了,一度觉得躲在被子里都不安全!
本来早就忘了,直到前些天听到一个病例,突然又勾起了我久远的回忆。
一个小男孩在床上翻滚,玩得正开心却突然大哭。
胳膊完全动不了,痛得碰都不让碰!
这听起来略诡异的事请,竟还发生过不止一次……
宾宾(化名)今年3岁了,前几天正在家里床上开心地翻滚玩耍,突然一脚踩歪,左侧身体朝下摔在了床上。
孩子当即疼得放声大哭不敢动,也不肯让家长碰他。
妈妈周女士一边哄娃,一边熟练地直奔医院骨科。
原来,这不是周女士第一次遇到这个请况。
半年前,宾宾玩耍时差点摔倒,家长拉住他的左胳膊防摔,宾宾也是突然哭闹不止,大喊手疼,和这次的表现很像。
医生检查后,说是“胳膊TUO臼”了,帮宾宾进行了手法复位。
牵个手、摔一下(还是摔在床上不是地上)就TUO臼,宾宾的胳膊怎么这么脆弱?
其实,不只宾宾,对于许多小朋友来说,“肘脆脆”都是一个常见问题。
牵拉肘
小朋友的常见肘损伤
医生解释,孩子胳膊TUO臼的专业名称叫“桡骨头半TUO位”,又称“牵拉肘”。
多在6岁以下孩子身上出现,是幼儿最常见的肘关节损伤。
因为小孩子肘部连接上臂和前臂的韧带格外柔韧,所以受力时,肘部桡骨很容易会从关节中TUO出来。
如果拉着孩子走着路,或者娃自己翻滚玩儿突然开始哭闹不止,家长就要注意,很可能发生了“牵拉肘”。
01
牵拉肘常见表现
一般来说,判断宝宝是否牵拉肘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手臂被牵拉:宝宝手臂被用力拉过,或宝宝曾向单侧肢体摔倒(例如上文的宾宾)
宝宝大哭呼痛:突然发生的剧烈疼痛,宝宝会在瞬间大哭,大一点的孩子会告诉家长“整只手臂”都痛。
拒绝触碰:为了缓解疼痛,宝宝会尽可能不动受伤的那只手,也会拒绝其他人触碰。
弯曲患肢:宝宝会让受伤的胳膊呈半屈状态。在肘关节的桡骨头处有压痛,局部却无明显的肿胀和畸形。
如果宝宝出现以上问题,那么可能就是牵拉肘了,家长要及时就医。
只要能在两三小时内让关节复原,就没什么大碍,也不会留下后遗症。
但如果拖得太久,周围的组织发生肿胀,就比较难复原,甚至可能影响日后的关节功能!
02
牵拉肘的应急处理办法
宝宝一旦发生牵拉肘,家长也不必惊慌失措,应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固定部位并及时送医
很多家长在宝宝出现问题后就喜欢着急,然后自己乱莫索,这种行为是非常错误的。
宝宝出现牵拉肘后家长切忌反复乱动或试图屈曲肘关节,以免造成关节二次损伤。
建议可以拿一块三角巾给宝宝固定患肢,使胳膊处在相对舒服的位置,并用冰袋对患处进行冰敷,然后及时送医治疗。
请医生及时复位
虽然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很多自己复位关节的,但是这真的只是电视剧!如果你不是专业的,那还是建议求助专业医生。
医生会将孩子上肢肘关节曲90度左右。
然后用大拇指扭住桡骨头的位置,随后对前臂进行轻轻的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听见“咯吱”的声响即为复位成功。
穿衣服、拉手臂
都有可能导致牵拉肘
之所以会叫“牵拉肘”,就是因为这种请况一般发生在孩子小臂被举起来、被猛拉、手掌或手腕被拽着甩动。
关节一个没受住,“咯噔”就给TUO位了。
在大街上经常会看到,宝宝为了一个玩具停止了脚步,家长为了让他离开就用力拉他的胳膊,孩子拼命反抗。
两边都用力的请况下,牵拉肘就出现了。
宝宝的骨骼很脆弱,所以对待宝宝温柔一点,不要总是生拉硬扯的,平时玩耍也多注意:
1. 孩子在蹒跚学步时,家长尽可能扶着孩子的身体,不要牵拉孩子的手腕或前臂。
2. 带孩子上下楼或跨越阶梯时,要牵住孩子肘部以上部位,不要牵拉孩子手腕或前臂。
3.给孩子穿TUO紧身衣服时,用巧劲轻柔穿TUO,不能鲁莽拉拽胳膊。
4. 陪孩子玩耍时,不要提起孩子前臂做旋转动作。
比如拉着孩子的胳膊玩“荡秋千”、或者大人抓住孩子的两只手腕,提起来飞快转圈。
需要抱孩子或把孩子举高时,正确的做法是从两边腋下抱住孩子的身体(即手臂以下的胸腔部位)。
如果没有引起重视,让孩子反复经历关节TUO位,那很可能形成习惯新TUO位,肘关节更脆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