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粉丝留言:她3岁的女儿突然变得很臭美,很固执。比如,天冷的时候也要光着腿穿裙子;喜欢光脚穿皮鞋,宁肯脚磨破也不穿袜子。
这位妈妈说,女儿对于外表的过度在意,让她感到焦虑和不安,甚至让她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其实,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臭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孩子之所以会有这些表现,只是因为她进入了审美敏感期。
审美敏感期是孩子的正常发育阶段
审美敏感期是指,表现在2.5~5岁孩子身上的与美有关的意识和行为,它是孩子人生的正常发育阶段。
这个时期的孩子自主意识不断强大,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比如,会对自己的外在形象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
带孩子去照相馆拍过成长照的家长或许留意过一个现象:2岁以下的小女孩拍照时,配合度大多很低,会紧张不安甚至哇哇大哭。
3岁左右再去拍照,一切就都不同了。她们会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和鞋子,会跟化妆师说明自己的装扮喜好,甚至在拍照的时候会指定自己喜欢的姿势。
孩子在拍照现场的趣味变化,就是进入审美敏感期的明显表现。
审美敏感期的孩子追求万事完美
契诃夫有一句名言:“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进入审美敏感期的孩子,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美都有自己的特定标准。
入口的食物要求完整和美观
孩子进入审美敏感期的征兆,最早表现在对食物的要求上,不规则或者不完美的食物会让他们觉得很痛苦。
比如,喜欢的糕点会要求切成规则的形状,形状稍有偏差,孩子就会拒绝进食甚至大发脾气。
对大人的世界充满好奇,尤其对服饰和化妆品感兴趣
家里有女儿的妈妈会发现,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会突然对妈妈的高跟鞋、长裙和化妆品爱不释手。
有位妈妈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说自己4岁的女儿跟她讲:“妈妈,我觉得你那件粉SE带花边的内衣很漂亮,能不能给我也买一件”。
这看起来是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请,实际上却反映了孩子审美能力的成熟和变化。
对使用和接触的物品要求完美
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里面说道:“让一切完美起来,是儿童审美敏感期到来的景象”。
比如,有的孩子用吸管杯喝水时,一定要将吸管的口和杯体上的图案转到相同的方向,否则就拒绝喝水。
容易因为一些小问题请绪崩溃
对于处在审美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在他人眼里微不足道的细小瑕疵,都可能触发他们内心的“红线”,破坏他们认定的美感。
绘本《爱哭公主》里描写的爱咪公主,就是一个处于审美敏感期的小女孩。
小伙伴和她穿一样颜SE的衣服,她会哭;有人不小心把污泥溅到她的身上,她会哭;看到粉红SE的生日派对上出现了黄SE的气球时,她也会哭。
审美敏感期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的关键阶段
审美敏感期是孩子发展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如果孩子受到外界影响,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各项能力,这些能力就会消失。
那么,父母怎么做才能培育孩子的审美能力呢?
尊重并理解孩子的“爱美之心”
梁启超说:“爱美是人生目的的一部分。”孩子对美的关注,是人的本新。父母应该做的,就是给予理解和肯定。同时,给他们提供能够探索美得足够的空间。
比如,孩子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外出的衣服时,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喜好。
如果孩子选择的衣服与季节不符,我们可以在合适的衣服里拿出几套,把最终的决策权交给孩子。
引导孩子了解“美”的丰富内涵
为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家长需要引导孩子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首先,当孩子做出体现美的事请时,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帮助孩子强化美的概念。比如,孩子主动跟小伙伴分享了玩具。我们可以表扬孩子,并告诉他,真诚地分享是一种美好的品德。
其次,帮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认识美、学习美,促使孩子从行为上去践行美。
比如,带孩子去听音乐会,感受音乐之美;看绘画展,感受艺术之美;去户外探索,感受大自然之美;献爱心做好事,体验道德品质之美。
创造“美”的成长环境
处于审美敏感期的孩子能够快速模仿和感知周围与美相关的一切,为了保障孩子的审美能力健康发展,父母需要为他们发展美感提供一定的条件。
比如,家庭环境整洁、干净,房屋的装修、布置细致讲究,都可以提升孩子对美的感受。
此外,家长注意自身的着装搭配、经常陪孩子多看书等,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纪伯轮说过一句话:“我们活着只为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当我们以发现美、感受美的视角去对待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一定会获得无比绚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