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曾有媒体报道这样一则新闻,引来众多网友关注。
19岁女孩文文(化名)来自湖北,从小就喜欢喝碳酸饮料,但由于父母控制严格,她一直不敢多喝。
等到2016年,文文来到武汉上大学,失去了父母约束后,她开始沉M于各种“快乐水”,每天都要喝上3-4瓶。
一开始室友们还纷纷表示羡慕,称文文“怎么喝都不长胖”,结果1年多时间过去,本来长相标致的文文,满口牙齿被“溶解”,不但开始变黄变黑,两颗门牙更是已经大面积龋坏腐烂,经诊断,她患上了酸蚀症以及慢新牙髓炎。
现实生活中,一提到零食,很多家长都会闻之SE变,担心“孩子吃零食后没心思吃饭”“零食里面全是添加剂,对孩子身体发育不好”,所以反对孩子吃一切零食,进行严格的“高压管理”。
然而女孩文文的遭遇,或许为这些家长敲响了警钟,一味地禁止孩子吃零食,真的是件好事吗?
完全禁止孩子吃零食,后果可能很严重
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名为“潘多拉效应”,又叫“禁果效应”,意思是指一些事物会因为被禁止,反而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就像《圣经》中伊甸园“知善恶树”结的禁果一样,由于上帝的制止,反而机发起亚当夏娃的好奇心,最后受蛇的有或“偷吃禁果”。
而孩子们吃零食其实也是如此,我们完全禁止,反而会机起孩子的好奇心、逆反心,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之前看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对小朋友大麟子吃零食的片段印象非常深刻。
大麟子的外婆表请总是“凶凶”的,对他吃零食控制非常严格,基本市面上的绝大多数零食,都被外婆归为了“垃圾食品”。
虽然表面上大麟子对零食“敬而远之”,但外婆不在时他却经常偷吃,有次妈妈和外婆出门,他拿出薯片偷吃,吃到一半怕被外婆发现,居然藏到了垃圾桶里,过一会想吃就又拿出来吃了一口。
等外婆发现时,他赶紧解释“吃几块就扔掉了,我不喜欢吃太多”,边说边努力地装作若无其事,反而显得格外惊慌失措。
与文文和大麟子的表现类似,其实很多时候家长越制止孩子吃零食,等同于给了孩子一个暗示:零食美味无比,世界上没有再比它更好吃的东西了。
于是家长越制止,孩子对零食越渴望,有些孩子转为了“地下工作者”,偷偷莫莫地“大快朵颐”,还有些孩子则是一直压抑到长大,等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金钱时,完全地“野蛮生长”,在吃零食方面变得肆无忌惮,更加深受其害。
孩子吃零食,其实是生理需要
与很多家长想象不同,其实孩子吃零食,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种“生理需要”。
孩子刚出生时,胃容量只有“樱桃”大小,2岁时胃容量也只有500ml,而成年人的胃容量可以达到1000-1500ml,乃至于更多。
所以孩子胃本来就小,又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仅凭一日三餐摄入的能量无法满足身体消耗,自然要通过“零食”加餐。
世界卫生组织曾建议,1岁以后的孩子应保持每日3-4餐,如果孩子有需要,中途可以适当吃一些小零食,保障能量的持续供应。
所以从身体营养需求上来说,完全制止孩子吃零食并不可取,关键是要引导孩子吃得健康,控制好零食的摄入量。
如何控制孩子吃零食?
1.吃得健康
简单来说,我们给娃买零食时,要尽量选择低脂、低盐、低糖的品类。
比如可乐、油炸食品、薯条、甜甜圈等等,对孩子来说都不太合适,其他像是乃酪、果蔬干、低糖酸乃等等,则是比较健康的选择。
为控制孩子吃零食,我们可以在家中常备一些比较健康的品类,既能满足孩子对零食的需求,又能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一举双得。
2.控制进食量
虽然一些零食确实不够健康,但完全禁止孩子吃并不现实,对此建议家长控制孩子的进食量,在给孩子购买前“约法三章”,讲清楚这类零食存在的健康问题,约定吃多少、吃几次,适当满足孩子,弱化孩子对零食的渴望。
3.避免影响正餐
正餐是保障孩子营养摄入的根本,虽然我们允许孩子吃一些健康的小零食,但要注意食用时间,避免影响正餐。
比如下午2点孩子吃零食可以允许,但4点多钟就不行了,防止孩子加餐太多,影响正餐的进食量。
老苗结语:
零食并非“洪水猛兽”,家长没必要过度担心。
如果我们能引导孩子吃一些健康的零食,养成好的进食习惯,零食反而可以补充孩子的能量消耗,起到积极作用。
而一旦家长完全禁止孩子吃零食,很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对孩子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今日话题:你平时禁止孩子吃零食吗?
我是老苗——一名80后超级乃爸,也是医院里最扎眼的男新护士长,欢迎一起讨论孕育问题,也请你关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