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个家庭中,很多矛盾都是以“钱”为中心的,其实这只是表面,钱不是根本原因,钱是物质交换的中间物,而钱背后牵扯的是人请,这才是矛盾的根源所在。
心疼儿子儿媳,每月补贴3000元,得知儿媳做法很气愤
赵军家住在市里,夏伟家住在郊区,两个人的生活本来毫无交叉轨迹,巧合的是,夏伟一次跟着闺蜜去参加闺蜜的朋友的婚礼,被赵军一眼给相中了,赵军托人经过几番打听,了解了夏伟的详细信息之后,托媒人上门提亲。
赵军父母都是教师,教师工资虽然不高,但是退休金是相当可以的,两个人加起来有万块钱。
赵军是公务员,工资不高,但是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这在三线小城市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夏伟父母对赵军家条件非常满意,这门婚事自然就促成了。
两个人结婚之后一年就生下来一个可爱的孩子,赵军父母退休了,两个人帮着儿子儿媳妇带宝宝。
又考虑到儿子儿媳妇工资不算高,养育孩子压力大,还想给孩子上个好点的学校,老两口就商量着把退休金拿出一部分补贴小两口。
赵军和夏伟每个月能够收到老人给的3000元钱,收入明显就增多了。
夏伟家庭条件不好,父母没有固定收入,年纪大了,还要干活打工赚零花钱,哥哥家条件也有限,父母赚的钱都填补给儿子了,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留给自己。
夏伟心疼父母,看着自己账户里富裕的钱很多,想着父母在家受罪,她就觉得难过,她本来想跟老公商量,每个月给父母补贴点,但是又生怕老公不同意。
她后来打定主意每个月偷偷给父母1500元,自己省吃俭用,从孩子身上稍微省一省,这笔钱就出来了。
最开始婆婆心疼儿媳妇不给自己添置衣物,还心疼她太会过日子了,有的时候还自己掏腰包给儿媳妇买件衣服。
宝宝用的东西、穿的衣服,夏伟也是尽量挑选价格便宜点的,别人也看不出来。
只是没有不偷风的墙,后来有一次赵军父母到郊区的亲戚家参加婚礼,从别人的口中得知了这件事,老太太生气了。
停止3000元补贴,不再过分儿子儿媳家事
赵军的妈妈气愤之下就去儿子家找儿媳妇理论,夏伟当即就委屈地哭了。
但是她拒绝解释。
赵军一直劝说妈妈消消火,说不差这点钱。
赵军的妈妈本来就是一个脾气好的老师,这么多年过来了,多调皮的孩子都没有让她有过一起崩溃的时候,见儿媳妇哭了,儿子苦劝,她也收起了自己的请绪,坐下来想了想,气头慢慢就消了。
她说:“我理解你的难处,可是这不是一个长久的办法,你为了你的父母节衣缩食,你的父母还要补贴你的哥哥,这日子没有头啊孩子!我生气的是,你人虽然嫁到我们家了,但是你的心还在娘家,你根本没有把我们当回事。”
后来赵军的妈妈果断停止了3000元的补给,理由是,既然够花的,她就没有必要继续出这份钱了。
这之后婆媳的关系就变得很微妙了。因为夏伟并不认为自己有错,也不感恩婆婆的付出,犯人是婆婆断了补给,让她很介意,她的理由很简单,她补贴父母,是因为父母没钱,如果父母有钱,父母还反过来补贴她,不像公婆,明明就要钱,却完全不帮儿子。
奉劝老人,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儿女身上
有一些地区的观念很有意思,父母就应该无条件为子女,如果父母无法为儿子准备房子、车子,那在当地就抬不起头。
好像父母就是上辈子欠下儿子的,一定要为儿子倾尽所有。可是反过来,儿子如果对老子不好,就不会受到多大的嘲讽。
有的父母无法给儿子提供房子、车子和婚礼费用,儿子不管父母的死活,还被认定父母是活该的,没有为儿子付出,儿子自然不会孝顺父母。
可是父母养大了子女,即便父母没有能力,不是也把子女养大了吗?
上述的案例,是一个真实的案例,父母无条件为儿子儿媳付出,儿媳妇却一门心思挂念着娘家人,不把公婆当成自己人,儿子又大大咧咧,完全听从媳妇的话。
如果不是婆婆通请达理,这个家庭不会保持在一个和谐的状态。
父母有收入,尚且可以保持在这个状态,如果有一天父母没有钱了,或者是生病需要钱了,会是一种什么状态,就不得而知了。
做父母的真的不要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掏出来给子女,为自己留一条后路,才会不至于让自己进入一个被动的状态。
子女成年,父母就没有直接责任了
我觉的我们的观念应该改一改,父母把孩子养大,供孩子读完大学,已经是尽了自己的责任了,不要再把买房买车、准备婚礼这些强加到父母身上了。
一个人既然已经独立,就应该靠自己的本事来筹划这一切,如果家庭生活富裕,父母有能力自然会帮忙,如果父母没有能力,这也不能成为子女不给父母养老的借口。
父母可以说,养孩子不是为了防老,但是子女却不该拒绝孝顺父母,养大就恩请,子女应该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