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35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5 分钟
这个世界上,
最缺的不是成功学,而是普通学。
本文已获授权
作者:拾遗
1
元旦在家,
重新看了一遍《鲁迅日记》。
“三日晴。无事。”
“十五日晴,午后风。无事。”
“二十七日晴,下午风。无事。”
1912年5月29日,
鲁迅日记第一次出现“无事”的记载,
这之后,
他每年都有一二十次“无事”的记载。
以前看到“无事”很不理解,
觉得这真真就是句废话,
没事你还记录什么,
这不是TUO了裤子放批多此一举吗?
现在人到中年,
看到“无事”两字一下明白了:
人成年进入社会之后,
特别是结婚生子之后,
真的太难以做到“今日无事”了。
一个月有那么一两天“无事”,
实在是件值得庆幸和窃喜的事请。
2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
普通人的一生应该是怎样的?
一个网友回答说:
“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
父母善良,没有家暴。
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没有遭遇过校园霸凌,
再读了三年普通高中,
最后考上一所普通大学。
顺顺利利地读完大学后,
找了一份很普通的工作,
然后遇到一个跟我一样普通的爱人,
然后生了一个跟我一样普通的孩子,
我们仨从此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
生活虽然偶有坎坷,但没有大灾。
身体虽然时有小恙,但没有重疾。
就这样平平淡淡地活到七八十岁,
最后自然地去了另一个世界。”
看到这个回答我就在想:“这明明是少数人的一生,你却管这叫普通人。”
但很多网友的想法跟我不一样,
他们在后面跟帖说:
“这样过一辈子太没意思了。”
“我才不要这样普通地过一辈子。”
3
我发现很多人都很排斥“普通”,
或者说都不想过“普通的生活”。
作家梁晓声受邀到某大学举办讲座,
与学生们交流时,一男生语出惊人:
“如果30岁前,最迟35岁前,我还不能TUO离平凡,那我就自杀。”
梁晓声问:“那什么是不平凡呢?”
男生回答:“或者有一定社会地位,或者有一笔数目可观的钱,或者掌握一定权力。”
后来,梁晓声接待一个欧洲学者时,
这个欧洲人问梁晓声:“你们中国人心里好像都暗怕着什么,那是什么?”
梁晓声答:“怕一种平凡的东西。”
欧洲人追问:“究竟是什么?”
梁晓声说:“就是怕平凡的人生。”
欧洲人无比惊讶:“太不可理解了,我们大多数欧洲人都愿意做平凡人,过平凡的生活,你们怎么那么害怕平凡啊?”
我们确实太害怕平凡了,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必须出人头地:
“如果你考不上好大学,将来就会……”
“如果你进不了前三,将来就会……”
“你只有足够优秀,将来才能……”
“你只有足够强大,将来才能……”
4
但其实不管我们怎么努力,
最后大概率也只能做个普通人。
“饭团酱”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她去外国留学时,
加入了学校的交响乐团。
饭团酱特别佩服学校的小提琴手,
“拉得太好了,好得让我妒忌。”
有一天,两人一起闲聊时,
小提琴手:“毕业后我就去中学当音乐老师。”
饭团酱问:“你为什么不进专业乐团?”
小提琴手的眼睛一下就红了:
“我也很想去,但我不够优秀。”
饭团酱很吃惊:“你还不够优秀?”
小提琴手叹了一口气说:
“乐团今年空缺了一个小提琴位置,
但有几十个乐手在竞争,
他们每一个水平都比我高。”
听到这句话,饭团酱如遭电击:
“我原来的梦想也是搞音乐,
但这一天与小提琴手对话后,
我才终于意识到,
很多梦想真的不是光靠努力就能实现的。”
世界上95%的人都是普通人,
4%的人有小成,1%的人能大成。
所以对绝大多数人而言,
走向平凡,就是我们最终的结局。
5
我们都学过《坐井观天》。
一只青蛙坐在井里,
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你从哪儿飞来呀?”
小鸟答:“我从远处飞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
青蛙笑了:“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怎么会弄错呢。”
小鸟说:“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小时候读到这篇课文时,
我们都嘲笑青蛙目光短浅。
但长大以后,
我对作家王建平的解读特别有同感:
“即使这只青蛙知道天有多大,
它也跳不出这口井呀!”
王建平曾经也梦想要改变世界,
但努力了十几年后,
他终于发现自己不过就是个普通人:
“当我扛着行李回到小县城时,
我就明白了一点:
我就是那只跳不出井口的青蛙。
有人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时,
必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但在井里没有门也没有窗,
只有一个洞,远远的高高的,
任你怎么扑腾都够不着。”
坐井观天,其实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
6
但“坐井观天”普通人的一生,
是不是就完全不值得一过呢?
我觉得不是。
前段时间,苏瑾宁发了个帖子:
“我可以说,我今年33岁了,
夫妻相爱,小宝宝即将出生,
买了房还有存款。
丈夫既做家务又健身,
一米八五官端正且衣品好。
婆婆人很好,像小天使,
从不干涉我们生活。
婆婆还经常给我发消息说:
love you my daughter。
我工作轻松,做的是我喜欢的事,
钱多活少离家近,还不用加班。
但我也可以说,我今年33岁了,
婚是罗结的,
买了个不大的期房还是我出的大头。
丈夫有焦虑症,还有过一段失败婚姻,
学历不高,挣的钱没我多。
婆婆有躁郁症,时好时坏,
遗传自老公的外婆,
老公家族心理疾病史也可能会遗传给孩子。
我工作进入舒适区,
有时难免有些倦怠,
行业太窄选择不多……”
讲完自己的请况,苏瑾宁总结说:
“按照第一种说法,
我简直就是人生赢家。
而如果把第二种说法发到网上,
分分钟就会被人劝离让我快跑。”
苏瑾宁为何讲述这两种说法呢?
她就是想告诉很多人:
作为普通人,
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
但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做选择。
你选择用哪种方式定义自己的生活,
就决定了你之后的喜怒哀乐。
7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说过一段话:
“人生中的苦难和混乱的最大来源,
往往来自于高估某个长期状况和另一个长期状况之间的差别。
贪衣会高估富裕和贫穷的差别,
野心会高估高官和平民的差别,
虚荣会高估广为人知和默默无闻的差别。”
确实如此,
很多人之所以活得很焦虑很不快乐,
就是高估了成功生活和普通生活的差别。
记得是前年吧,
我去一李姓朋友家做客,
他家已经算是富裕阶层了。
吃饭时,我们聊到了人生最开心的事。
我问李妈:“阿姨,您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阿姨眼里闪着光,幽幽地说:
“二十几年前,
我们天天都要出去摆摊卖烧烤。
有天晚上,顾客打电话问他爸:
‘今天怎么没出来摆摊啊?’
他爸回答说:
‘不好意思啊,我要陪老婆过生日,就不出摊了。’
那晚,他爸带我去看了场电影,
我真是觉得好开心好开心啊,
我现在都记得那部电影的名字。”
我问李爸:“叔叔,您呢?”
李爸眼里一下子就有点湿润了:
“1999年的11月份,
我和你阿姨去逛商场,
看上一件大衣,但一看标价。
觉得好贵,就没舍得买。
那年生日那天,我打开衣柜,
发现那件大衣竟然挂在里面,
原来你阿姨偷偷回去给我买了下来,
那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生日礼物。”
他家算是比较有钱了,
但记忆中最开心的事请还是“穷的时候”。
8
我们天天都被教育要如何成为成功者,
却鲜有人告诉我们:
如何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
前几天,看到一个大V说:
“可能是年纪大了,
现在很喜欢普通稳定的生活,
不赶浪潮,也不搭什么船,
有属于自己的海便觉得满足了。
按部就班做好每天的工作,
下了班和爱人逛超市做饭,
饭后在有霓虹灯的江边散步,
互相依偎着看大妈跳广场舞……
像这样没有大起大落的平淡生活,
我觉得就已经很好很好了。”
确实如此,
人生不一定非得大富大贵大名大利,
有一些小乐小趣小滋小味也很不错。
下班后想要去吃的那家小馆子,
以及终于可以休息的周末,
能宅在家睡长长的懒觉,
能与恋人看场喜欢的电影,
每月的工资和年底的奖金,
以及每一个节日和生日,
还有即将到来的冬天和第一场雪,
…………
这样普通的人生,其实也很值得一过。
9
张朝阳前段时间说了一个观点:
“如果你能力平平,
家境普通,学历一般,
怎么打拼也难以完成阶层逆袭,
就不如选择与自己和解:
规规矩矩做人,
不给国家和社会添乱,
不给年迈父母增加负担,
尽量让他们安享晚年,
自己根据收入请况,
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
保持好的心态,
有个健康的身体,
培养能够自娱自乐的爱好,
工作和事业上随遇而安。”
我觉得这番话说得挺在理的,
普通人家的孩子,
不要老想着追求功成名就,
要先努力成为普通人,
普通人的一生也很值得过。
10
你会羡慕你爸妈如今的晚年生活吗?
反正我挺羡慕的。
我年纪小的时候,
总觉得爸妈的生活太普通太平庸了,
如今人到中年才领悟:
作为一个普通人,
能够这样平庸、顺遂地活到古稀,
能够这样无大病无大灾地活一辈子,
就已经是中等偏上的人生试卷了。
现在我越来越觉得,
一个人成年以后真正意义上的长大,
就是接受了自己是个普通人的设定。
我没有什么宏伟的梦想,
也做不出很牛B的事请,
但我并不会因此而难过。
所以我们不要那么排斥普通,
能做好普通人就已经很不错了,
要像作家夏缶那样臭批一点:
“太热了,早上出门前,
我就噙了根冰棍在口中。
边嘬边等电梯,心中一个念头闪过:
我竟然过上了一觉睡醒就能吃雪糕的生活。
天啊!怎么搞的!
真是了不起啊你这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