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王旭虹
草长莺飞的季节,和忠义大哥等诸文友外出采风。同行的作家王坚平不时地开着玩笑。大哥站在阳光下,脸庞微红,憨厚地笑笑,那神态看起来如邻家大哥无二。
之所以叫他忠义大哥,缘于我多年前就认识他。他和公公既是同事,还是同乡,和我爱人也很熟悉。我们同住人民路西段的税务局家属院,两栋楼一前一后,相隔有三十米。那时他大概刚过而立之年,每次遇见大哥,公公就告诉我,说他喜欢写作,文笔不错,写了不少税务方面的稿子,还在青岛获过奖。
时光在岁月静好里偷偷溜走。三年前,公婆都去世了,儿子的工作也有了着落,周末闲暇的时候多了些。我本就热衷涂抹文字,便随朱文松老师去探访抗美援朝老兵,采写了10多篇稿子。让我高兴的是,这些稿子先后被民刊《天柱》采用。朱老师向我介绍说,这份文学刊物是大哥和坚平老师等人创办的。刊物生存多年,发现和提携了不少文学新人。如此这般,时隔多年之后,我又和忠义大哥有了交集。
先从事新闻写作,后慢慢转向文学创作。大哥笔耕不辍,多篇作品亮相于省内外报刊,出版了散文集《低吟浅唱》,加入了中国散文学会和省作家协会。不知蛰伏还是“隐居”,有段时间他的文字突然消失了,难免让人心生疑或。其实那期间,他们正在忙于筹办刊物。
大哥人如其名,忠厚仁慈,不拘小节。他们局长曾为其挥毫“忠肝义胆”。他不善言辞,常常无言而坐,静静地听人说话。他说话直来直去,偶尔也谈点文学现状,谈点感受和体会。他于静默中传递着文学的力量,让我们感到踏实和温暖。
人曰“文人相轻”。大哥坦言不在文人之列,与陈传瑜、谢维衡等前辈比,他尽多算个喜欢文字的人。与他聊天,不会感到困顿和别扭。哪个朋友取得成就,他都由衷地高兴。谁发表了作品或出了书,他皆电话和发朋友圈祝贺。因为说实话,他也曾惹得他人不高兴,特别是个别自以“高人一等”的人。他以“过来人”的身份说,爱好文学是件高雅的事请,但文学不会带来什么财富。对我们普通人而言,还是家庭和事业最重要……大多数人对此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