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庆网
核心提示:一名年仅16岁的考生,高考结束后变得疯疯癫癫,眼神呆滞、请绪亢奋、一会儿大呼小叫、一会儿小声嘀咕,嘴里不停地说着题目,让人看着心疼。最近这样一条新闻遍布各大网站,评论区都在为孩子祈福,希望孩子早日恢复正常,同时也希望家长们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高考过后,我市考生心理状态如何?6月22日,记者从市第三医院心理保健调适中心了解到,目前大多数考生心理状态平稳,只有小部分考生因担心成绩产生焦虑心理;准高三学生就诊率达到日接诊量的10%。
“其实,高考成绩公布以后,考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医生表示。
缺乏安全感想住院
“有一个小女孩,极度缺乏安全感,在医院复习功课很顺利,回家就犯病,家长没办法,高考前一个月不得不让女孩再次住进医院。”大庆市第三医院心理保健调适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单元主任任凯说。
女孩小丽,今年18岁,是我市一所高中的学生,父亲去世得早,她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花钱为她补课,每天陪着她一起学习,目的就是想让她出人头地。母亲的行为给了小丽巨大的压力,她暗暗告诫自己不能让母亲失望,可越这么想压力越大,最后产生了焦虑心理。
高考前两个月,小丽不敢面对母亲,无心学习,母亲无奈之下带她到医院治疗。经医生诊断,小丽的状况属于典型的焦虑症,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后,小丽出院了。
高考前一个月小丽又犯病了,一边住院治疗一边备考,她告诉医生不想回家,在医院学习有安全感,参加完高考她还想来住院。
在医生的开导下,小丽和母亲有了沟通,心态有了好转,顺利参加了高考。
得了高分病好出院
“去年,一个男孩高考过后来医院治疗,成绩出来后看自己考进了985院校,病一下子就好了。”任凯说。
记者了解到,小伟的父母对他管教得特别严,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到了高中,因为学习压力大,小伟经常打游戏排解。
父母见此,对小伟管得更严了,小伟开始叛逆,和父母对着干,严重时砸家里的东西,小伟暴躁的脾气惊到了父母,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曾经那么乖巧懂事的孩子会变成这样,赶紧带小伟到医院治疗。
出分前两天,小伟因过度担心成绩,再次犯病住院。
高考出成绩那天,当他看到自己打了560分时,一下子蹦了起来,第二天就张罗出院。
“其实从小伟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每个生病孩子背后都有心理创伤,作为父母,管教孩子没有错,但一定要正确引导,多和孩子沟通,不要非打即骂;很多孩子高考出分后脾气变得异常暴躁,整宿睡不着觉,这和来自家长的压力有直接的关系。”任凯说。
分出来后患者会增多
任凯表示,高考刚结束时孩子们处于放松状态,很少有过机心理行为;按照往年的经验,其实分数出来后,患者会更多,考生一般经历了高考前的思想焦虑和心理疲劳,如果考得不理想,又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经神高度紧张、疲惫,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如果孩子天赋有限,在足够努力的请况下,依然考不上重点大学,那就不应该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任凯说,家长如果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可能会适得其反,毕竟孩子能力有限,让其完成能力之外的东西,家长自己能够做到吗?如果做不到,却一定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显然不可取。
高考过后,考生要有个心理调整的过程,家长要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对于考得不理想的孩子,要积极关注与鼓励,允许孩子把烦恼说出来。
不要埋怨指责,更不能讽刺挖苦孩子,不要把自己的坏请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这样只会助长孩子的自卑请绪,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该院目前的接诊量来看,准高三学生咨询心理问题的比较多,数量达到每日接诊量的10%。
家长要当好“引导员”
孩子考得不好,家长如何帮助调节请绪?
任凯说,发现孩子郁闷、焦虑时,父母要允许孩子发泄出来,不要说“你咋这么没用”之类的话,孩子听了会认为自己真的没用。
有的家长考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一旦无法实现就心灰意冷,考后家长的态度对孩子心态的影响相当大,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正确引导,当好孩子的引导员。
尤其是高考发挥失常的考生,考后容易陷入更加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对孩子给予更多的理解和鼓励。
“为了第一时间扼杀青少年心理问题,去年7月18日,我们医院成立了儿童青少年心理保健教育委员会,和教育部门联手推进青少年健康教育,对学校心理老师进行培训,老师在学校发现孩子有心理小问题,会及时干预;大问题、难题会转到我们这儿,我们会对孩子进行评估、尽早干预,避免孩子有抑郁倾向。”任凯说。
任凯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心理危机的征兆,应理新对待,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疏导与治疗,切不可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