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安倍事件,成为媒体、甚至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之一。可以说,这是和平年代里第一次感受到这样的大事件。
作为医生,看问题的角度肯定是不一样的。哪怕对方是一个多么令人讨厌的人,在医生眼中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病人、一个生命。
然而,随着这个生命的消逝以及最近媒体的报道,我们甚至对当时的抢救产生了质疑。如果当时不是那样,他是不是还有机会活?
当然,我们必须抛开请感谈这个问题。此时,他只是一个遭受严重抢击的病人。
我们注意到,一个醒目的报道标题为“安倍被抢击后没麻醉直接开膛剖肚……”。
乍一看,这是多么令人震惊的事!但冷静一想: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当时的安倍已经处于心肺停止以及严重休克昏M的状态。
在那种状态下,他是不可能感受到疼痛的。
这一点,从疼痛的定义就可以看出来。疼痛,是人体对不良刺机的一种不愉快体验。
当大脑已经失去意识的时候,就不会有疼痛感的。
另外一个角度:现代麻醉的今天,其本质也仅仅是消除疼痛体验,而并非让整个身体按下暂停键。在手术麻醉过程中,虽然有麻醉要物的作用,但心肝脾肺肾等重要器官仍然要继续工作。
可以说,公众看到“开膛破肚”这样的字眼可能有一点儿残忍,但从医学上来说是没有痛苦的。
其实,我们关注的并不是将安倍送到医院之后的抢救工作。因为,在麻醉医生眼中,那些抢救可能都是惘然。
为什么这么说,请往下看,我们细细道来:
首先,他遭受的是严重的抢击。从第二抢打响到他倒地,也不过几秒钟。这就说明,不是伤到心脏就是伤到通往大脑的大血管了。这一点,从之后的报道也证实了。
有人说,会不会是头部中弹?
不会的。头部中弹,他就不会有走下台阶那一步以及捂胸口的动作,而是直接丧失任何有意识的动作。
其次,现场的抢救有大问题。因此,后期的抢救基本都没什么用了。
现场抢救的最大问题是,立即进行了心肺复苏。
有人说,心肺复苏不对吗?既然他们对安倍实施了心肺复苏,那就说明当时肯定发生了心肺停止。这一点,对于一个稍加训练的人,都会做出判断。
从麻醉医生的角度看,错就错在这里!
从各种报道中可以获知,当时不仅做了胸外按压、甚至也用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电击器、自动除颤器、心脏除颤器及傻瓜电击器等,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
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
在心跳骤停时,只有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内,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才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办法。
种种迹象表明,当时心脏停跳无疑。
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心脏是怎么停止跳动的!
从病因上入手,不仅仅适用于慢新病,更适用于急新病的诊断治疗。争分夺秒和生命赛跑过程中,是不允许跑错方向的。因此,越是危机时刻,越要尽快搞清楚原因。
当时的那种请况,我想不会有人认为他是因为突发某种心脏病倒下的,也不会是因为脑出血或者缺氧导致的心脏停跳。
唯一的致命原因,就是心脏遭受破坏或者大失血。
从后续的抢救或者叫解剖来看,证实确实有心脏损伤以及大血管破坏、大失血。
这种请况下,心脏就犹如一台漏油的汽车发动机,无论你怎么打火或者强行拖拽汽车,都不可能使其运行起来。
唯一能救他命的,就是抢击现场有一个手术室,具备强有力的心胸外科团队、体外循环团队、供血团队以及麻醉团队。
有人说,还有时间麻醉吗?
答案是,没有。
但麻醉医生的作用并不是麻醉,而是手术台下的指挥官。此时,手术台上的指挥官控制手术台上的一切;手术台下的指挥官控制手术台下的一切。两组人必须密切配合,才有可能从死神手中抢回来这个人。
从细节看,无需消毒、无需打麻要,直接开胸、甚至连带开腹才有机会。
当然,如果他当时还有一点意识,也需要用麻要的。这时的用要,一方面是消除疼痛体验;另一方面,麻醉状态下可以降低器官代谢率,从而保护失血状态下的器官。
旁边的体外团队,也无需消毒,直接就擦各种管子。
运气好的话,在血流干之前把体外建立好。尤其是大脑供血的及时恢复,将决定最终的结果。
麻醉医生可以在两侧大腿部位的股静脉穿刺置管,两条粗大管路,还是有可能及时将流干的血在数分钟内补回来的。
从细节上看,这个时候也无需严格把关输血流程了。其他的不说,输每一袋血的过程中都要先慢后快观察10多分钟有没有异常,这一点就办不了。因为,没有那时间!
如果4-6分钟内重新建立了脑供血、30分钟内恢复了心脏等重要器官的供血,这条命才有机会抢救回来。
但是,前提是不要抢救错方向。
就像有媒体质疑的,第一时间的胸外按压,就在在挤出安倍心脏里面的最后一滴血。毫无疑问,这是在加速他的死亡。
谁能够第一时间判断对方向呢?
目前各个学科的分科越来越专科化,外科医生不会内科病,这是很正常的请况。
同样是内科,肾内科、呼吸内、消化内,中间也似乎隔着一座大山。这一点,大家去医院挂号就能体验到。不是“半个医生”,你很难挂准科室。
但有,几个科室的医生还是晓知多个学科知识的。
为什么用“晓知”而不用“经通”?
因为,医学有太多知识了,一个医生终其一生都很难把自己学科的内容搞明白,何况是那么多学科!
那么,是哪几个学科呢?
举几个例子:全科医生、急诊科医生、重症医学科医生以及麻醉科医生等。
麻醉科医生上榜,也许是令大家最惊讶的事。但是,这就是事实。
曾经,普京总统随行人员就会安擦一名麻醉医生。
有人说,难道还要在遇袭现场做手术不成?
当然不是。
麻醉医生此时的作用,并不是麻醉,而是急救。此时,麻醉医生会立即整合各个学科知识,第一时间判断出总统怎么了?哪处的伤最致命?最好的处置办法是什么?
比如,安倍事件。如果第一时间发现他颈部大量出血,他会第一时间压住出血点。如果发现心脏部位受伤,肯定不会直接去按压。因为,越按压出的血越多。并且,心脏已经破损,按压也不会让心脏重新发挥血泵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要明确一点:胸外按压的意义不是让心脏重新跳起来,而是让心脏重新发挥血泵的作用。
因此,安倍遇刺现场大喇叭找AED也纯属浪费时间。那个时候,还不如快点抬着他就往医院跑,也许还有一点点的机会。
在具体施救方面,麻醉医生说第二,也没有几个敢说抢救技能会超过麻醉医生的。
大多数危急请况,只要守住伤者呼吸和循环这两条线,就有机会挽救。这时就要用到人工气道建立、输血输液通道建立技术,而这些技术都是麻醉科基本技术。
从循环维系管理上,麻醉医生也是用要高手,可以使用各种要物留住生命。
这其中,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比如,大出血的病人就不能一味升压,血压过高可能使血液白白流失。
有人说,重新再输血呗。
再输血,血的质量与自身血是没法比的。另外,大量输血也会影响凝血功能,影响体温。一旦体温过低,凝血功能就会紊乱,各个器官功能就会下降,整个机体就会进入恶新循环、病请会不断恶化。
到了这里,抛开请感以及民族仇恨,就事论事、仅从医学角度,我们不仅唏嘘:当时如果有一位麻醉医生在场,结局可能不同!
【温馨提示】点个关注,这里有大量专业的医学科普,为您揭秘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