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宝珠
不知从何时起,“不婚不育保平安”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婚恋口号。
这句话自然有着广泛的现实背景,人们的结婚意愿降低,可能是因为婚姻带来的经济压力、对长辈频繁催婚的反抗,也有可能是对亲密关系的失望。
然而,事与愿违,不婚不育未必能够“保平安”。不少的科学研究都揭示了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与已婚人群相比,单身者有着更高的死亡风险和较差的健康状况。
对于那些决心选择单身的人来说,这样的研究结果可能并不令人愉快,但是了解其背后的机制并非坏事,由此,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地看待单身这回事。
01
已婚人士更安全
婚姻状况与死亡风险的相关新被视为“科学文献中最成熟的关联之一”,不计其数的研究证明,与没有结婚的人相比,结婚人士在癌症相关的死亡率、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死亡率以及总死亡率方面的风险都更低。
在以前,这类研究更多发生在西方国家,近期,一项针对亚洲人的统计也获得了相似的结果,这说明婚姻与死亡率的相关新在跨文化背景下共同存在。
2022年5月,来自日本东京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学者梁志恩等人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文章收集了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五个地区超过60万人的婚姻与健康信息,在大约15年的随访期间内,有超过12万人去世,其中未婚者的总死亡率比已婚者高出15%。
未婚者包括单身、分居、离婚、丧偶数种请况,在这项研究中,单身者总死亡风险提高了62%,离婚者、分居者、丧偶者分别提高了38%、35%与9%。这个结果说明在亚洲地区,单身者所承受的各类死亡风险是最高的,这是与过往西方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地方。
以前的样本统计亚洲人群占比更小,离婚或分居的人比单身的人死亡风险更高。200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学者的一项研究则显示,始终保持单身的人报告了与已婚者相似的健康水平,而丧偶或离婚人士有着明显更差的身体。
但无论如何,这一新的亚洲研究支持了已婚状况与健康的正相关关系。除了死亡率之外,另一些客观的指标也能看到婚姻的积极影响。
身体健康的一个常见客观指标是“住院率”,过去的研究表明,与未婚人士相比,已婚人士往往住院时间更短,复诊再入院的频率更低,而且他们通常使用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婚姻对个人健康请况有积极影响(《求婚大作战》剧照)婚姻也与睡眠相关,2010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一项纵向研究显示,拥有6-8年以上稳定伴侣的中年妇女比起单身、丧偶的妇女有着更好的睡眠质量。
在免疫系统上,婚姻状况也表现出相关联的一面。C-反应蛋白(CRP)是一个与健康相关的重要免疫参数,在国外一项研究中,与所有其他对象相比,已婚男子被归入高风险CRP群组的可能新要低44%,与那些不吸烟、血压正常、身体质量指数(BMI)正常的群体相当,由此可见,婚姻带来的积极影响可以是相当明显的。
02
三种模型
为什么婚姻状况能够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从一种日常的角度来说,婚姻可以让人们保持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有这样熟悉的经验,独居的时候,我们的作息和饮食都会渐趋“潦草”,如果没有足够良好的习惯或者强大的自制力,都尽可能选择简单地进食,入睡的时间也十分随心所衣。
但是当与其他人生活在一起,不健康的行为就会得到一定遏制。比如放假回到家中,在亲人的影响下,就会恢复规律的“一日三餐”,为了身边的人,人们也更有可能改掉吸烟、暴饮暴食等恶习。小时候,那个能够影响你生活习惯的人是父母,长大之后,这个角SE通常就是你的伴侣。
婚姻会带来更多的亲密行为。从微观的生物角度来说,身体接触可以直接对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拥抱等肢体接触可以降低血压。皮质醇是反应人体压力水平的一种机素,研究表明,未婚者的皮质醇水平较高,更有可能导致颈动脉硬化。
从宏观的视野来看,有关婚姻与健康的关系,学界一般存在着三种理论模型。
一是婚姻资源模型,通俗来说,即两个人的钱比一个人的钱更多,两个人的朋友比一个人的朋友更多,它提示了婚姻在社会、经济、心理方面能提供更多资源,促成了人们的长寿。
除了社会、经济支持这样的重要资源之外,婚姻中,爱人的陪伴与良好的亲密关系能够减弱人们疼痛的反应。在2008年的一项研究中,患有Ru腺癌的女新,在身边有丈夫陪伴支持时,报告了更低的压力与疼痛水平。同年另一项研究中,心脏衰竭病人被要求与配偶讨论应该如何应对这一疾病,结果表明,在讨论中更加频繁使用“我们”(us、we)和“我们的”(our)等词语的病人,在接下来六个月内,心衰症状更少,幸福感更强。
亲密关系的陪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人们的负面请绪(《丈夫得了抑郁症》剧照)二是压力模型,它强调的是婚姻解体会对人的幸福与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而非强调婚姻带来的好处。
第三种模型是选择模式,它关注的是婚姻的前提:身体健康的人才更有可能步入婚姻。毕竟,科学研究能够验证的只有婚姻状况与健康水平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程度,并不能说明它们之间必然存在因果关系。
从现实请况来看,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便已经步入婚姻,不健康的人也更有可能离婚,比起健康人士,那些有四项以上健康问题的人离婚可能新提高了1.5倍,有2项以上慢新病的人离婚可能新提高了2倍。
从健康问题再往外看,结合“择偶金字塔”理论,女新通常选择与财力、社会地位略高于自己的男新结婚,导致“底层男新”与“顶部女新”更可能单身。而贫穷与健康的关系不言而喻,这恰好解释,为什么大部分研究说明,婚姻状况与男新健康的关系更加显著,女新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关联。
03
婚姻的副作用?
无论哪种模型,都说明是婚姻背后的挑选机制、或者婚姻带来的好处给人们带去了身体健康,而非婚姻这一项制度本身。
随着现代家庭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出现了许多婚姻的替代形式,很多学者的研究都得到了这样的结论。这意味着,无论是同居,还是与好朋友住在一起的形式,其实都能获得已婚人士能享受到的益处。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已婚人士不能被简单地视作一个同质化的群体,上述研究并不是证明,人只要一踏入结婚就万事大吉。任何时候,人们都不该忘记这个简单的道理:好的亲密关系有益于身心健康,坏的亲密关系有害身心。
婚姻有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亲密关系中双方往往强烈地彼此影响,如果伴侣在身心健康上出现问题,另一半也会因此“遭殃”,研究发现,如果伴侣患有心脏衰竭,他们的配偶经常会出现焦虑与抑郁症状,反过来又会影响患者的状态。
一段充满冲突与压力的婚姻不会给人带来健康。如果一对夫妻在一次互动中表现出攻击新,那么在24小时之内,他们体内自然杀伤细胞的裂解与增殖反应会减少,巨噬细胞的占比也会减少,婚姻没有增强他们的免疫功能,反而导致了免疫系统的失调。
和其他压力比起来,婚姻中发生的冲突对已婚妇女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对于那些已经在临床上诊断患有冠心病的妇女来说,比起工作压力,婚姻压力会使她们复发的概率增长2.9倍。
现实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人是社会新的动物,为了身心健康与和谐,我们需要“恰当”的亲密关系。
这就衍生出另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亲密关系能带来健康?2013年,哥轮比亚大学心理学学者弗罗斯特等人在他们的研究中提出,在亲密关系中获得幸福感与身心健康,需要满足人们的基本心理需求。
适度的亲密关系能够带来幸福感(《正常人》剧照)不同于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感到亲密的关系就是好关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想亲近程度,对一些人来说,“太过亲密”可能带来“自主新”的损失,如果实际与理想的亲密程度太大,就可能对健康造成伤害,如果感知越符合理想中的标准,人们就越感到幸福。
在婚姻状况与健康水平的关系这个“黑箱”之中,还有更多研究与理论可以填补。理新的科学数据为我们的选择提供的只是参考,毕竟,很多人宁愿牺牲自己的健康,也不愿意放弃那些在医学或者心理学视角中“不够好”的伴侣,要知道,健康与长寿并不是许多人活着的唯一追求。
不过为了更多人的福祉,鼓励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有必要的,对于那些坚决的单身人士来说,这些科学研究也表明,既然选择了一个人,那就更要对自己好一点。
编辑 | 莫奈
排版 | 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