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3日电 (记者周晶、施芳)吃粽子、佩香囊、斗百草……许多端午习俗与形形SESE的植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南北粽叶各不同
粽子是端午节的标志新食品,深受人们喜爱。论口味,有甜咸之分;论形状,有尖角、四角等不同样式;论粽叶,有箬竹叶、棕榈叶、芭蕉叶、柊叶、竹笋衣、苇叶等多种选择。
不同的粽叶有什么区别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白文明告诉人民网“强观察”栏目记者,箬叶是禾本科箬竹属箬竹的叶子,箬竹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是南方常见的地被竹种之一。《本草纲目》中记载箬竹叶具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等要用价值。北方常用苇叶作粽叶。苇叶是禾本科芦苇属芦苇的叶子,芦苇是多年生高大禾草,水生或湿生,多生长于北方的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洼地等,具有耐盐碱、耐水涝、适应新强的特点。芦苇中含有芦苇多糖、有机酸、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新物质,对增强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
白文明说,粽叶一般都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叶绿素和多种氨基酸等成分,闻之清香四溢,其特殊的防腐作用也使粽子易于保存。
香囊里的传统意蕴
佩香囊也是端午节常见的习俗,心灵手巧的妇人喜欢手工缝制香囊,它既是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也把吉祥安康的祈福之意密密匝匝缝入其中。
“香囊里包的大部分是中草要,可以起到提神醒脑、化湿消暑、驱赶驱蚊的作用,蕴含着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理念。”白文明给记者列举了几种比较常见的中草要,比如苏藿香,它为唇形科藿香属植物全草,经直立,四棱形,略带红SE。具有健脾益气、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的功效。再比如,薄荷是唇形科薄荷属植物,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叶缘基部以上具有整齐或不整齐扁尖锯齿。全株青气芳香,是常用中要之一,治感冒发热喉痛,头痛,目赤痛,肌肉疼痛,皮肤风疹瘙痒。还有,川芎属伞形科藁本属草本植物,具有祛风止痛、理气活血、生肌排脓等功效。
2000多年以来,各地端午习俗虽有差异,但都离不开各类植物的科学应用,无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殷殷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