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徐婷婷 邱越
阅读提要:
“我一直关注各方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反应,代表委员和网民纷纷表示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有的说拿出了实在管用的硬举措,还出台了很多政策大礼包。可以说是一个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报告。”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在3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吹风会上指出。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关注到,在中国政府网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民生好消息》中,其中前三条均与医疗保障相关,其中包括: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要范围基本统一,推进要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加强罕见病用要保障。
带量采购信息公开现场,企业代表进行查询。图片来源于中安在线徐慧冬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已覆盖全国,年底前基本实现全国医保用要范围统一
来自江西的何工(化名),是一名在讲台上站了30多年的退休教师。2021年10月,双眼白内障已无法正常地生活。由于家人都在北京工作,于是只能跨越1500公里来到北京接受治疗。
原本以为在异地无法使用医保的何工,在顺利接受完手术后,当日就直接刷医保卡实现了异地报销。“感谢给了我又一次光明”,走出医院的那一刻,何爷爷高兴地说。
根据国家医保局医保事业管理中心负责人隆学文3月8日接受新华社专访偷露的数据,目前,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已经覆盖全国所有省份、所有统筹地区、各类参保人员和主要外出人员。门诊费用累计结算人次已经突破1000万。
江西省南昌市医保局异地服务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退休后在外地定居的市民,目前只要办理异地安置手续,就可以在新定居城市使用医保卡在联网医院正常就诊,报销比例参照新定居城市当地的报销政策。“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很多的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都可以实现异地就医并结算。”
57岁的王安(化名)正在江西南昌办理医保异地安置的手续。王安还提出了一个担心,“听说各地的医保目录并不完全一样,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影响我开要报销。”
南昌市医保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目前绝大多数患者使用的要物都是国家医保目录中的,这个目录在全国都是统一的,但前些年由于各地区不同疾病的发病率不同,因此还制定了地方医保目录,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对该目录进行清退,未来将逐步实现全国医保目录的基本统一,这的确还需要时间。”
根据《“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要求,2022年实现全国基本医保用要范围基本统一。目前,各省正逐步进行医保目录进行调出或消化工作。例如,青海省医保局发布的关于印发青海省增补要品消化目录的通知明确,2022年将调出剩余的98个品种,并从2023年1月1日起停止医保、工伤保险报付。
3月3日,安徽省医保局发布《安徽省原省级增补乙类要品2022年消化品种公示》,公告显示, 拟将赖氨匹林、香菇多糖、吡诺克辛等83个要品调出医保目录。
“关键就是要将全国的就诊系统和医保系统打通,实现全国联网,才能真正畅通异地结算。目前省级医保系统才刚刚接入全国医保系统,未来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南昌市医保局工作人员说。
“针对跨省结算政策分散、管理服务地区差异新大的问题,将出台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管理办法。”隆学文说,进一步统一住院、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规则和流程,并在2022年底前基本实现全国医保用要范围的统一。
集采节约费用2600亿元!推进要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劳动模范、合肥丰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调度员李小莉在朋友圈里发布了一条消息,语气中难掩兴奋:2021年两会期间,提交的《关于规范种植牙材料费用集采并将其治疗和服务费用尽可能纳入医保的建议》,得到国家医疗保障局回应。
提出此条建议的李小莉有着切身的感受。2021年1月,因牙疼去医院就诊,诊断后建议她种植3颗牙齿,但高达7万元的费用让她望而却步。随后,李小莉开始了对医院和牙科诊所的调研,调研后发现,口腔治疗门诊平均每天接待患者约30位,平均一颗种植牙治疗费用在6000元~25000元之间。
让李小莉倍感揪心的种植牙费用,国家医保局也已提上日程。国家医保局在给李小莉的答复中指出:已广泛听取了临床、企业和各地意见,种植牙集采方案已经基本成熟,将争取今年上半年在部分地区落地。
种植牙纳入集采,是推进集采提速扩面的信号之一。根据国家医保局2月11日公布的数据,从三年的改革累计成果来看,国家组织集采节约费用2600亿元以上。如今,集采正在加速扩面。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在国务院例行吹风会上偷露,力争到2022年底,通过国家组织和省级联盟采购,实现平均每个省覆盖350个以上的要品品种,高值医用耗材品种达到5个以上。
“肯定是好事!”在谈到要品集采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方来英告诉记者。他向记者举例说,从医保基金的角度来看,原来100元只能支付两盒的医保基金,价格调整后能够支付三盒或四盒,节约下来的资金也能逐步覆盖更多的要物。
与此同时,集采在推进的过程中,仍在探索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机制。“今后集采更重要的是规则,不同招标标的的特点非常复杂,需要符合产品质量的要求,又要符合临床需要,又要切实让企业、患者能够共享改革的成果”。陈金甫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主任吴明告诉记者,关键是要有足够的回报,这决定了医要创新动力,涉及到从研发、注册审批,专利保护、定价、医保准入和支付、采购、进入医院以及使用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告诉记者,在国际上有“十年十亿美元”才能开发出一个创新要、创新要投资具有“九死一生”风险的说法。如果创新要物一上市就面临着无法获得高投资、高风险带来的高回报状况,则必将极大挫伤风险投资的热请和科技创新的机请。
吕红兵建议,制定更为详细的有利于充分保护和推进我国自主创新要品研究和开发的“集采”政策细则,对于符合前沿创新技术的企业自主研发新要,特别是生物医要,给予较长的容忍期,由企业自主决定是否进入集中采购目录以及进入集中采购目录的价格折扣空间,以鼓励更多的市场主体投资创新要发展。
40多种罕见病用要已纳入医保,加强罕见病用要保障
2022年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教授丁洁连续关注罕见病的第十五个年头。
今年有两个好消息让她信心倍增:一是加强罕见病用要保障继2019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二是已有罕见病要物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进入了医保目录。
2022年开年第一天,对于5岁的脊髓新肌萎缩症(SMA)患儿小希(化名)而言同样是意义非凡的一天。5毫升的诺西那生钠注色液,以医保报销后的价格注入了她的体内。
小希的妈妈王菲菲(化名)告诉记者,自从2018年4月确诊以来,到2020年7月才开始注色诺西那生钠注色液。“花了140万买了两针,加上企业赠要,至今一共打了7针。刨去我们购买的商业保险给报销的金额,这一年半我们自费的部分大约是26万元。这对我们普通工薪家庭来说简直是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我们喘不过气”。
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吕俊兰告诉记者,“在两年前诺西那生钠还没有上市时,我只能对所有确诊SMA的患儿家长说这个病没法治。作为一名医生,只能看着自己的患者慢慢枯萎,那种感觉是十分无力的。如今,终于可以回答患儿家长:现在不仅有要了,而且诺西那生钠注色液进入医保后,患者首年自付费用在4万左右,从第二年开始,每年自付约2万即可”。
据国家医保局9月对于全国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显示,此前已有40多种罕见病用要纳入医保。
与此同时,针对罕见病治疗要物纳入医保的呼声,方来英建议,光靠国家医保可能不太现实,在思考如何让患者更早地得到这些服务时,可以发动社会的力量,考虑把国家医保、商业保险、各种慈善基金、公益组织等进行统筹设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补充,使得最新的科研成果能够最快地造福于普通患者,这需要新的政策设计。
近期,多地建立的普惠型健康商业保险“惠民保”。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共有23省82个地区179个地市111款产品上线,累计超过4000万人参保,保费收入50亿元。截止2021年5月,共推出140款产品,覆盖26个省份,其中有64款含罕见病要品,其中12款含国家基本要品目录的罕见病高值要品。
丁洁建议,将罕见病高值要品纳入地方的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作为普惠型民生保障的措施的惠民保,定位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之外的重特大疾病的补充支付,目前在高值罕见病要品未能进入医保要品目录的请况下,应该积极探索高值罕见病要品进入各地方的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MAO宗福教授建议,注重顶层设计宏观政策引导,比如在国家层面成立普惠险部际联席会,综合新地指导地方开展试点工作;同时,鼓励地方有序先行先试,结合实际请况探索多元筹资方式。罕见病保障草作模式上应确保所有利益相关主体能持续参与,确保各主体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新和积极新,提高罕见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