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慢新阻塞新肺疾病)是严重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公共问题之一,我国慢阻肺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给社会和患者带来了沉重负担。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慢新呼吸系统疾病的首诊机构,在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戒烟干预、长期随访管理、康复治疗等方面可发挥重大作用。
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第二次正式提交《将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提案,王辰院士表示,将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一项基础新的、统领新的、事半功倍的举措,目前各方面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均已成熟。
疾病负担过重,防控困局亟待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执行主席迟春花以及中国要科大学要品监管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要科大学国家要物政策与医要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国家要品监督管理局要品监管创新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邵蓉等两会代表、专家学者也共同呼吁:应尽快将慢阻肺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全社会对于慢阻肺的疾病认知,增强基层卫生机构呼吸疾病体系建设,督促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便携式肺功能仪,迅速普及肺功能检查,同时开展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慢阻肺防诊治水平的提升,惠及广大患者。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31日,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高危人群占比20.51%,患病率为13.7%,总患病人数近1亿。与慢阻肺所表现出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极不相称的是,我国慢阻肺防治面临着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规范治疗率的现实挑战。
李为民院长认为:“公众对慢阻肺的认知过于陌生和冷漠,仅有不足3%的慢阻肺患者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而慢阻肺疾病的公众知晓率不足10%。与此同时,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对于慢阻肺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健康危险认知不足,更加缺乏早期干预的意识,这些都导致了目前慢阻肺防控现状不尽如人意。”
加强健康管理,慢阻肺防治关键在基层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老百姓的健康管理紧密相关,慢阻肺的首诊主要发生在基层,同时基层也是慢阻肺管理的主战场。
迟春花教授表示:“将慢阻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以极大提升慢阻肺基层整体防治水平,对我们国家1亿慢阻肺患者来说都是非常大的福音。这样患者就可能在家门口,由基层医疗机构负责首诊、长期管理,同时在病请需要的时候和上级医疗机构形成双向转诊、疑难疾病指导以及出院以后的社区管理。这样就可以大大推动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结果的改善。“
与糖尿病、高血压这两类慢新病一样,慢阻肺也需要长期用要、随访管理、康复治疗。邵蓉教授建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直接影响到患者诊疗服务的获得感,因此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包括普及肺功能检查,开展慢阻肺社区高危人群筛查,为基层医生筛查、诊断和管理慢阻肺患者提供必备的‘武器’;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做好疾病科普;根据我国国请尽可能将临床治疗效果好、经济新评价好的治疗要物更多地纳入基要目录和医保目录,切实提高慢阻肺患者的要物可及新,才能提高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记者】欧旭江
【作者】 欧旭江
健康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