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拳武道
文:毕沅
我外祖父小的时候,随着他的父亲入山给道观修缮门窗,看到些小道士们习武,就此留下习道。山中清苦,道士习武,一为防身,二因为静坐时间久后,虚火上升,引得杂念丛生,还会有难以克制的请衣,而一趟拳打下来,便平复了这些。外祖父原本胆子很小,在大荒林中,天一黑便怕鬼。
跟着道士们习武后,一天在山中独自一人时,听到有怪声,便练起拳来,那声音便没了——这是心理作用。练武可以将人的胆气练出来。他一度走到哪里都是一副“气壮山河”的模样。他的师父告诫他,这也不对,拳要往柔和中练,身体方能真正受益。他在山中学的也不知什么拳,招术上也学得不详细,学到了运力要领后,便随意地打开来了。
外祖父二十岁奉师命下山完婚,就担起了他父亲的木匠挑子,四处拉乡做木匠活。三十岁那年,结识了当时被誉为山东二侠的宫保田,他们切磋功夫,外祖父方知他的这身功夫名是绵拳。说是太极拳的祖宗。那年,我的一个叔辈舅舅,外祖父的侄子告诉我外祖父,说是文登师范有个体育老师会太极拳,他拉着我外祖父去看。外祖父见这老师太极拳练的很有架子,就请他来家教我母亲和我舅舅他们太极拳。这位老师自称是杨澄甫的最后一个徒弟。那架子大的上了天,每次到我们家教拳,从不走路,都是坐着大轱轮子车来的,喝上一顿茶,教一点新的招式,要上两吊钱就回。开始有十来个人跟他学,最后就剩下了我母亲一个。母亲之所以坚持,是因为外祖父坚持信“太极十年不出门”的说词。那老师教太极拳只讲起式的要领,后面就只教动作。外祖父就点化母亲试着将起式的要领运用到所有的动作中,倒真的就有了进境。外祖父说这老师真的有功夫,并不是二人试过手,也不是看到他显露过,外祖父是从老师的出手投足上看出的。杨澄甫以推手著称,这老师他却不相信推手,所以母亲也不信。十年过后,那老师是不辞而别,外祖父就与母亲切手,渐渐,外祖父就招架不住母亲的招式。母亲这时候才相信外祖父当年说过的话。一年,外祖父带着母亲出门访友,在沧州出进了许多武馆,好多的武术名宿都败在母亲手下。这天,拜到永年太极馆,许多太极高手在我母亲面前只走了一两招,就败下阵来。杨澄甫出来了,见了我母亲行拳后,感慨地说:“你打的是我的拳,但又不是我的拳。你的家学渊博呀。”在外祖父的一再邀请下,杨澄莆和我母亲切起了手,一阵风云后,杨澄甫很高兴。他说,“你在我所有的徒弟修为之上。坚持练自己的拳,把家传绵拳融汇其中。将大无敌!”
有一天母亲见到石匠凿磨盘,提着钎子敲,一下就开悟了。外祖父就此解释,就像钎子不是抵着一个点死敲,拳出也不能只向一个地方死击打,而要虚虚实实地来,千点万点地出拳。然后念叨,“取长补短,不吞不吐。”“用意为不老春,学着去用力,身体就完了。”有人在对打时,爱用眼神来指东打西,外祖父斥之为“看手”,说那是骗人的小把戏。
从沧州回来后,母亲就到了槎山清虚宫,与她的师姑习练全真内功,在她师姑的指点下,把绵拳与太极拳融合,形成了方式太极拳的雏形。母亲的师姑善全真教剑法,她有一本剑谱,据说可以练成剑仙,她传给了我母亲。我母亲在这剑谱上下了许多心,可终究也没练成剑仙。一天,我偷观剑谱,照着剑谱葫芦画瓢,结果两招,立时感到气血倒流,吓的我再也没敢问津。文革时,那剑谱和几把刀剑一起埋在防空洞里,后来防空洞塌方,那剑谱就找不到了。
我五岁时,随外祖父习武,直到十五岁。 一次我和外祖父去石岛赶集,马路上人很多,我问:“如这种请况下,有人偷袭,怎么办?”
外祖父回答:“打个寒颤,他就出去了。”
意为偷袭人的拳头打在身上,皮肤惊得一颤,不用还手,打到哪里哪一抵触,就把偷袭者弱出去了。我很意外,感到外祖父是在说神乎。外祖父见我有些怀疑,就从太极拳古谱中拣出“万法都在一机灵中”的话,评为“强身之要道,防身之至宝”,经要之经要。
后来,我真的就习练太极拳了,渐渐明白了外祖父所说。明白了习拳与悟道的关系,从那以后,我便刻意去读些道家的书籍,对于道家文化也有了不同以往的认识。还读了许多太极拳古谱,这些先贤的著作中,有些地方跟道士写书一样,用的是隐语。比如“意气均,骨肉沉”,按谐音写成了“意气君,骨肉臣”,一个实际练功的口诀,变成了可以人人点头称是的理论。隐语并不只是谐音,而且很有限,将太极拳古谱前后贯通地看,便能正确地理解,个别一两个隐语字词,并不能防碍真正有悟新的人。
学拳不能下“死功夫”,要下“私功夫”,这个“私”指的是老师之“私”。
以前的人为得到老师的秘密,是千方百计的。我年轻下乡,农村人不种地时便请人教拳,一个村里有好几个教头。给教头结账时,多是粮食,教头就知道要小心了,因为手上一拿了粮食,背后的偷袭就到了。不相信师父把东西都教出了,非要这么试。人不可能每时每刻都防备着,我认识的拳师中有几个人就是被徒弟这样打伤的。其实呢,这就是武德,作为徒弟就要尊师重道。要不收徒是不能随便的,特别是太极拳,那是要讲究师徒缘份的。我的一位朋友问我,“别人都说你的功夫好,可为何你一个徒弟都教不出来,总是差你好多?”
我回答,“不敢教,太极拳我越练越不敢教,我还在门外呢,怕是误人子弟。”
为此有人就传开了,我只是空架子,假把戏,竟然就有人上门讨教招式。我无奈下与他试手,只一招,他就跌出一丈之外。一传十,口碑无足走天下,那些找上门试手的人就望风而止。还有些年纪大了的拳师教徒弟,一下便吐血死了,因为在作示范时不知不觉超了负荷,时间太长积劳成疾,主要是自己还在习练中,这样教徒弟,就等于自己打死了自己。习武一定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起来。要自己明白自己有多斤重。旧时有俗话讲:“一不打黄胖,二不打和尚 ”,这两种人是不敢打的,因为他们用功。和尚整日无事,没有世俗拖累,练武时间多,往往是高手。“黄胖”指的是此人很壮硕,略有点浮肿,皮肤是一种特殊的黄SE,说这种人早晨一起来就练武,不解手,以至尿挥发到身上,皮肤成了尿黄SE。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要节省来练功,当然不是一般的厉害。
这说法有一定道理,我有位朋友,是个官二代,整日跳舞。他说他一天很少小便,甚至一年大便也就十来次。我不相信,问他父母,他父母说的确如此。我忽地明白过来,当该正常排泄时他却作运动,让身体强制新地吸收——这是可以做到的,但难说会对身体有益。
“黄胖”还有一种请况,就是“只练不养”只长功夫不养生,结果肝脏出问题,肝病患者就是“黄胖”。练武的人还容易心脏出MAO病,因为练武过度,心脏承受不了,日子久了便没有医术可以治好。中医讲究一个“中”字,生理失衡便会得病,所以要调和音阳,使之适中,便治好了病。习武也要讲究这个“中”字,不要光盯着技击。还要练好内气,以气养神吗。于是我想,“强身之要道,防身之至宝”,将养生与技击合为一体,这是拳学的大原则,可以用来检验自己的所学。以我的经验而论,一种拳能够养生便一定技击厉害,而一种拳不能养生也一定技击不行。
那么,太极拳就是这厉害的拳种,但必须明白学拳悟道,不做半瓶醋,不自以为是。
壹点号 周政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