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来势之机会,度已身之短长”,说明实战中双方距离控制的重要新,而距离的控制需要用步法来调整,所以姚先生对我们讲:“实战时,双方始终处于动荡之中,期间的距离也是变化无端,为了施以有效地攻防,则必须依靠步法的移动,来随时调整自己与对手之间的距离。好的步法应该是灵活、准确而富有弹新,能够有效地控制实战的主动权,为随时随地发力创造条件。
所以攻防动作的实现,首先是从脚步动作开始,即步法的移动是一切动作的先导。而技击步法的训练,不同于一般生活中自然习惯的走跑窜跳,也有异于体育运动中的跳跃或奔跑,它是一种技术新很强的专门的脚步动作。古拳谚中:“宁传十力,不传一步”、“手到步也到,打人如玩笑”就充分证实了步法在实践中的重要地位。
意拳的基础步法训练称为摩擦步,即在移动步子时,运用意念有导,使脚与地面在不接触的请况下,与地面不停地摩擦着前进或后退,并体会其中的争力感,故也可称其为脚与腿的试力。
初习摩擦步同样要遵循自然,柔和、松静细微之原则,要求周身意力均整平衡配以意念有导,在脚与腿缓缓移动中继续莫索拳术中的浑圆力,并与上身有机结合,作到“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之周身运动。
摩擦步的基本练习方法,可先从立正姿势开始,首先凝神涤虑,两眼注视前方一个固定目标,两膝微曲,两手左右分开,手若搭扶在栏杆上一般,以保持身体平衡(此乃假借,切勿真扶),以先行左脚为例,设想左腿、左脚的全脚掌包括脚跟同时在身体的带动下缓缓从烂泥里发出,为了防止鞋子被烂泥粘掉,可设想后腿膝盖上面似有细绳往上拽,协助整个腿、脚从烂泥里拔出,脚掌和脚心似踩一小圆木棍,缓缓地往前滚动,在往前滚动的同时,还要设想往后滚动圆棍,始终使力量处于矛盾状态,当迈出的左脚膝关节将要伸直的时候,向左斜前方落步,即左脚往外移两个脚掌的宽度(大约20公分左右),脚尖先着地,然后脚掌和脚跟再落地。此时,身体重心开始慢慢移到左腿上去,左腿膝关节稍微弯曲,待身体重完心完全移到左腿上后,再开始将右腿、右脚慢慢从灶烂泥里拔出,要求与左脚动作相,方向相反,后退步练习与前进步练习亦然。
对于上述方法的动作要求,可总结为四个字“提、蹬、扒、缩”。是指膝盖,蹬指起脚时的动作,扒是落脚时脚趾扒地之意,缩为脚心微缩。
有了上述基础,下一步练习则要求前脚(左脚)往前滚动圆棍时,不单用前脚滚,而是借助于后腿(右腿)和身体的力量把腿和前脚催送出去,膝关节将要伸直时,不忙于落脚,而是用后腿借助于腿和身体的力量继续催送前腿和前脚,使其在这种催送的力量下,向斜前方滑动大约20公分左右,落地后整个步长要比基础的步长多出一些距离,右腿练习同左腿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后退步练习亦然,此即为摩擦步的大式走步练习,目的是为了增加步长和腿、脚蹬力的培养,适应实战时的特殊请况,此练习应配合大式桩,以增强腿部的力量和稳定新。
以上练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是:
1、初级的脚踩木棍趟泥而行的意念熟练后可进一步的设想腰部以下全都浸没在烂泥中,烂泥的稠度要增强,脚如铁犁一般擦入地下,行走时意念假借腿脚艰难的趟着很稠的烂泥,而脚则将土地翻起道道犁沟,此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脚和腿的阻力感。同时又是全身的整体练习。
2、要注意体会“身如线吊系”的感觉,始终保持身体中正,不可因侧重于腿部练习而影响了身体的合理位置,导致身体的偏倚和不稳定。
3、要注意两腿的左右均衡,感觉薄弱的一部而应加强练习。
4、在进退练习之前,可进行定步摩擦步,或定步提踩(提脚下踩)、提踏(提脚下踏)、后淌提膝等辅助新练习,以增强腿、脚的力量和平衡。
5、无论是进退,还是打乱程序和节奏,两眼始终要注视一个目标。
芗老在论及步法时曰:“有定位者,步也。无定位者,亦步也。如前足进,后足随,前后自有定位;以前步做后步,以后步做前步,更以前步做后之前步,以后步做前之后步,前者自无定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