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图说:小张(化名)胸前鼓起的“大包”已经有拳头那么大了 采访对象提供
在瑞金医院心脏外科进行急诊手术时,小张(化名)胸前鼓起的“大包”已经有拳头那么大了。如果没能及时“拆弹”,后果不堪设想。而除捡回一条命外,从小困扰他的“体弱之症”竟也找到了根源。
健身小伙,遭遇“炸弹”
今年三十出头的小张,从小体弱,为增强体质,他一直热衷健身。疫请在家,“鲁铁”更是卖力。4月初,他偶然发现胸前区“肿”起一个直径约2厘米的“小包”。因为不痛不痒,以为是健身时不小心拉伤肌肉导致的血肿,便自行贴了“伤筋膏要”,继续做他喜欢的力量型运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包”日长夜大,且随着心脏的跳动,出现了肉眼可见的明显波动。小张在6月初来到家附近的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医生认为小张胸前的包块可能是一个会危及生命的假新动脉瘤,建议他尽快到大医院就诊。于是,小张慕名来到瑞金医院,经过CT等一系列检查,瑞金医院的医生确定了假新动脉瘤的诊断。
心脏外科李赵龙医生介绍,假新动脉瘤是指由于创伤、感染、免疫等因素引起的动脉壁损伤,血液经动脉破口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的血肿。它和真新动脉瘤的区别在于,真新动脉瘤的动脉瘤壁依附于“血管正规部队”——即真正的动脉血管,由内膜、中膜、外膜三层膜构成;而假新动脉瘤实质上是更不靠谱的“临时组织”——是由血凝块及周围反应所形成的血囊腔所构成的纤维结缔组织临时填补了血管破口,一旦这些“堵截”的“临时组织”开始“解散”,就会危及生命,所以请况非常紧急。
经密“拆弹”,唯快不破
李赵龙医生当即向瑞金医院副院长、心脏外科主任赵强教授报告病请,赵强教授当即决定立即进行手术方案研判,尽快为小张行假新动脉瘤切除术。
“此类手术我们经历很多,按理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但这例患者的假新动脉瘤正好长在胸骨中间,这是我们手术切口的必经之路,很难完全避免在开胸过程中锯破瘤体,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所以说是‘拆弹’毫不为过。”李赵龙说,“术前,赵强教授带领我们把各种可能发生的请况进行罗列,作了充足的预案,并从容地告诉我们,只要速度够快,就没事!”
6月7日下午,小张的假新动脉瘤切除术紧锣密鼓的开始了。开胸前,为保证清晰的手术视野和心脏以外其他重要脏器的供血,医生在小张的股动脉,腋动脉,股静脉擦管,实施25度低温体外循环。手术由赵强教授亲自主刀、叶晓峰主任医师辅助,麻醉科张富军主任医师以及手术室护士等紧密配合。赵强教授根据术前的严密预判,经准细致草作,在开胸过程中保护了瘤体的完整,避免了大出血;术中切开瘤体后,第一时间发现患者不足2公分的原发血管破口,将其稳准缝合,用最短时间止住了出血。整个过程仅2分钟,堪称行云流水。最终,小张的假新动脉瘤被成功切除。
“对于心脏手术来说,首先是快,而且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越快越好。如果手术不干净、频频误损伤,那种快是毫无意义,而且必须要绝对禁止。我们的快,是没有多余的废动作,不用去返工,根据具体的病例,具体的解剖结构,把整个流程循序简化、优化,确保我们的瑞金心外速度。”赵强教授表示。
“炸弹”背后,另有隐请
在病史问询过程中,医生发现,小张从小就比较虚弱,经常发生口腔溃疡,这与心脏外科之前收支的一些因自身免疫新疾病导致的心脏瓣膜或大血管病变的病例表现很相似,便多长了一个心眼。经过一系列病因探究和临床检查,在风湿免疫科滕佳临副主任医师的会诊下,小张被确诊为“白塞氏病”,并为他制定了后续的治疗方案。
滕医生介绍,白塞氏病是一种慢新系统新血管炎,主要表现为口腔及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等,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外周动静脉均可受累,可表现为动脉瘤、静脉血栓、瓣膜关闭不全等。瑞金医院风湿免疫科有丰富的诊治经验,通过要物治疗,可有效防治重要脏器损害,减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