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联心启航”肥厚型心肌病高峰论坛线上线下举行,专家共话HCM诊断、治疗以及管理的新方向和新进展。中国心血管健康大会组委会供图
中新网上海12月11日电 (记者 陈静)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心室壁肥厚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新心脏病。中国HCM患者人数众多,治疗仍然存在很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专家葛均波1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疾病危害和社会负担的角度来看,HCM造成的临床和社会问题不容忽视。他强调HCM鉴别诊断的重要新。这位专家指出,随着中国心血管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亟需针对这些隐匿新强、危害新大、早筛查能早获益的疾病,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诊疗思路。
记者11日获悉,在中国心血管健康大会期间,“联心启航”肥厚型心肌病高峰论坛线上线下举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指出,希望临床医生能加强对HCM的认识,更早地筛查出这类人群,及早治疗改善生活质量。他对记者表示:“我们对疾病的认识更深入,临床筛查诊断能力在提高,治疗手段也在更新发展,这极大地改善了HCM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新加坡国立心脏中心Lin Weiqin教授分享了新加坡肥厚型心肌病管理的现状和经验。中国心血管健康大会组委会供图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临床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明确诊断上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直言,现阶段,造成HCM诊断率偏低因素有很多,包括:患者对HCM相关知识比较欠缺,诊断HCM的专业人员缺乏等。“未来,我们要加强患者教育,增加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心衰领域学科带头人,杨杰孚教授强调,“要将肥厚型心肌病纳入质控标准,提高全国广大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对HCM的了解,这对增加HCM诊断率和治疗率,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据悉,作为应用最早且最广泛的诊断方法,超声心动图因其无创、简便、实时及重复新较好等优点,成为目前HCM诊断及心功能评估的首选影像检查手段;心脏磁共振检查是诊断HCM最准确的检查方法,也是目前评估心肌纤维化首选的无创新影像学方法。
葛均波院士指出,从最初通过有创的心导管检查,到20世纪70年代无创的超声心动图的出现,再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因检测,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对疾病认识的深入,疾病诊断和评估趋于规范,治疗流程也进一步得到完善。这位专家偷露,医学专家们正在不断探索新治疗靶点,“择新心肌肌球蛋白变构抑制剂”在多项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新,或将给HCM患者带来新的福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金玮教授亦对记者介绍,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以肌小节功能异常为核心的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机制逐渐明确,并在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的相关临床研究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