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众网
日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心内科成功为一位既往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重度心衰患者实施了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植入手术,这是该院近期开展的第二例CMM植入手术,也是山东省首例ICD术后联合植入CCM手术,标志着医院在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方面再上新台阶。心衰诊疗技术的新突破,也为心衰患者带来“心”希望。
多年心衰,要物治疗效果不佳
70岁的患者王女士2年前因突发“室颤”于齐鲁医院青岛院区擦管抢救,并进行了支架置入术,当时心脏超声提示色血分数(EF)只有20%(正常值50%-60%),规律服用要物候,患者EF值仍徘徊在20%左右,猝死风险高。后于心内科植入ICD。近两年患者规范应用要物,但心功能未见明显好转,EF值在20%-30%左右,反复因心衰住院。今年8月份,患者再次因“胸闷、憋气”住院,入院心脏超声EF值仅28%,该患者为心衰终末期,只有尝试心脏移植患者才有一线希望。
CCM成就“心”希望
患者入院后,心血管中心常务副主任、心内科主任钟敬泉教授组织科内讨论,详细复盘患者病请后,医生团队认为,患者心力衰竭,EF值28%,QRS波仅为115ms,具备CCM植入指征。但患者既往ICD植入术后,心腔内存在一根电极,需要在心腔内额外植入两根电极,且彼此间距不能小于2cm,才能确保ICD和CCM正常感知与起搏,避免相互信号干扰;经准放置电极导线对此次手术尤为关键,也是手术的难点。
患者及家属充分知请后同意行CCM,在钟敬泉教授,心内科副主任姚桂华教授、由倍安教授指导下,心内科王守东副主任医师带领起搏电生理亚专业团队为该患者进行CCM的植入,该台手术局麻下患者全程清醒,术中经准置入电极并进行ICD与CCM的联合程控,保证参数良好,手术历时约1小时。术后次日为患者再次检查心脏超声,结果提示EF值已经升至38%,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术后3天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