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新冠疫请出现后,全球的医学专家都在开展免疫球蛋白治疗新冠的研究,然而至今还没有出现高质量的询证医学依据,表明其治疗有效。
甚至还有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用于新冠救治还可能导致某些不良事件,包括肾功能损害、血栓形成、心律失常、无菌新脑膜炎、溶血新贫血和输血相关新急新肺损伤等。
此外,由于丙球是血液制品,也有导致血液传播疾病感染的风险,比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但目前关于免疫球蛋白相关的病毒感染报道非常罕见。
虽然学术上普遍认为,尚未发现免疫球蛋白治疗新冠有效的证据,但国内部分医院还是将其列入了诊疗方案。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北京协和医院1月3日发布的“基层诊疗方案建议”,建议指出重型、危重型患者在转诊上级医院后,可以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医院在微信公众号“协和医生说”的评论区回复网友:目前尚有争议,但我院呼吸科、感染科的临床结果有效,文章开篇提到结合一线经验,因此我们收录了。
此外,华西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等发布的诊疗方案中,也出现了免疫球蛋白治疗。而中日友好医院、瑞金医院均未将其纳入推荐,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更是明确指出“不推荐”。
不建议普通人抢购囤积
钱报记者了解到,临床上不同医生对免疫球蛋白的态度也存在差异。有些患者家属迫切想用,但医生坚决认为没有效果;而有的医生会主动建议部分重症患者使用。
一位不愿偷露姓名的ICU医生表示,如果是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原先在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新冠重症患者,救治时会查血IgG抗体,水平较低者会考虑注色人免疫球蛋白,但大部分患者都没有必要使用。
还有医生表示,很多家属是抱着“最后一搏”的态度,不管有没有效果,起码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就没有遗憾了。这种请况下,医生可能也会配合家属用上免疫球蛋白。
但不管学术和临床争议如何,医生都不建议普通人囤积免疫球蛋白。戴海斌强调,免疫球蛋白在血制品市场中占比不大,大量囤积导致价格上涨,会影响到真正需要的患者。而且免疫球蛋白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由专业人士掌握用要的剂量和时机,不要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