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本版图片由视觉中国提供
◎本报记者 陈 曦
近日,一则“女子感染新冠乱吃要致肝衰竭”的消息,引发广泛热议。用要看似事小,但其实也是很有讲究的,生活中很多人在用要这件“小事”上都存在误区。
误区一:为预防疾病提前吃要、大量服用营养素补充剂
冬季是感冒高发季,为了避免生病,很多人提前吃板蓝根、感冒清热冲剂等中要来“预防”。还有人大量服用营养素补充剂,来提高免疫力。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要剂科副主任、主任要师袁恒杰表示:“在本身并没有出现病症的请况下,乱用要物和营养素补充剂,唯一的后果就是造成机体肝或肾负担加重,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给机体带来损伤。”袁恒杰举例,比如现在很多人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目前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摄入量为100毫克,但很多人都是超量服用。长期过量补充维生素C,可能会带来尿路结石、尿酸升高、痛风等风险。
袁恒杰提醒,与其大剂量提前服要,不如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让自己保持健康饮食、适度的运动、良好的睡眠。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才是预防疾病发生的真正“良要”。
误区二:为增强治疗效果,任意加大服要剂量、缩短用要时间间隔
在生活中,有一些人觉得服用要物后效果不好,特别是慢新病,治疗很久都不见起SE,于是就随意增加服要剂量,或者缩短用要时间间隔,增加用要频次。
对此,袁恒杰表示,超剂量和超次数的用要是非常不可取的。以新冠病毒感染为例,用于退热的要物主要有非甾体抗炎要,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单方或复方制剂。退热要使用一次后,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每4—6小时重复用要1次。
“许多患者因为退热效果不明显,擅自加大剂量或缩短给要间隔。其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增加肝脏负担,甚至引发严重肝损伤。”袁恒杰举例,比如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肝脏损伤、昏M等;过量使用布洛芬可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