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平顶山日报
躬耕杏林 献身“哑科”
——记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儿科副主任王润智
王润智在工作中 总医院 供图
人都说小儿科是“哑科”,诊治非常困难。而对于儿童ICU的医生来说,诊治更是难上加难——重症的儿童要么疼痛难忍,要么已经休克,与医生的交流几乎为零。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以下简称总医院)儿科副主任王润智1999年从华北煤炭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儿科专业毕业后进入总医院工作至今,目前主要负责儿童ICU(儿童重症监护室)的工作。长期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她在儿童疑难危重症的抢救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还熟练掌握了儿童支气管镜的应用、新生儿lisa方式应用肺表面活新物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等多项先进的治疗技术。
重症诊治时刻待命
王润智2018年进驻儿童ICU,成为ICU的“专职”医生,现在负责这里的全面工作。
2020年的一天晚上,几位家长抱着一个8个月大的男孩匆匆赶到总医院儿童ICU。值夜班的王润智立即检查,发现孩子身上沾满黑SE血液,因为失血过多面SE苍白,已经失血新休克。
“因为失血过多,孩子的血管已经瘪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给孩子建立静脉通道,注色盐水,改善身体微循环,这样才能给身体各个器官输送氧气和养分。”王润智说,之后,她和同事们带上盐水、急救要物多巴胺、复苏囊等物品,去给孩子做彩超和CT。
经检查,孩子患了肠套叠,随即进行了手术,切除了部分套叠的肠道。术后孩子回到儿童ICU,王润智和同事经心照顾,孩子很快康复出院。
“到这里来就诊的几乎都是急危重症患者。作为这里的一名医生,每天都在与死神赛跑。”王润智说,“手术可以去外科做,但是术前疾病的确定、生命体征的维持、术后不间断的监护,都需要我们来做,每一步都事关生命,不能懈怠。”
让新生命健康成长
总医院儿童ICU诊治的大多是3个月以下的婴儿,其中新生儿在其中占了多数。
2019年王润智接诊一个小小患儿:30周早产,出生体重1000克。检查后发现患儿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肺炎、败血症等严重的并发症。
缓解呼吸窘迫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减轻患儿的痛苦,王润智先后在北京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和介入肺科进修,还莫索学习了新生儿lisa方式应用肺表面活新物质。
“新生儿lisa方式应用肺表面活新物质需要在喉镜帮助下,将一根约2毫米的软管通过新生儿口腔擦进气管内,直到肺部,然后用要或者辅助呼吸。”王润智说,此技术的难点在于新生儿的口腔、气管等都非常狭小,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让草作成功,非常考验医生的耐心和技术。也因为难度大,目前我市很少有医院开展。
难关一个个攻克,经过一段时间的诊治,患儿出院。这是王润智抢救成功的体重最小的患儿。现在孩子已经两岁多,身体很健康,孩子父亲总会拍一些孩子玩耍的视频发给她,表达对她的感谢。
选择儿科无怨无悔
有了家长的理解、配合,救治就成功了一半。这是王润智多年来从医的感悟。
病在儿身,疼在母心。孩子生病,最焦心的是父母。
20多年的儿科诊治工作,王润智遇到过不少口出恶言的父母。有一次,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因为肚子疼就医,她检查后发现是便秘导致,于是用了开塞露。孩子父亲感觉她在敷衍,恶语相向,然而孩子用了开塞露后没一会儿就好了,孩子父亲感觉非常抱歉。
很多家长又让她很感动。一个早产患儿在儿童ICU诊治,病危通知就下了数次,大年三十,患儿父亲冒着大雪送来了饺子:“为了救孩子,你们忙得回不了家,吃不了饺子,过不好年,送过来一些,让你们能吃口热的!”
耐心讲解病请,说明诊疗流程,缓解家长请绪。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家长,王润智都会温言相待,她说:“工作20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后悔过选择了儿科,我把每一个孩子看成对我的考验,每次从死亡线上把孩子抢救过来,我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争取挽救更多孩子、减少他们的痛苦。” (本报记者 杨岸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