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
在黑龙江,每年5-7月都是蜱虫活跃期。登山、露营、林下作业……不但要防范蜱虫叮咬,一旦被“偷袭”还要警惕莱姆病、森林脑炎等蜱虫传播疾病。近日,黑龙江省红十字(森工总)医院收治了3位被蜱虫叮咬后患上重症森林脑炎的患者,其中一位女新患者竟被蜱虫叮咬了三处,幸亏救治及时,才转危为安。该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吕守旭提示:森林脑炎早期表现为低热、头昏、乏力、全身不适、四肢酸痛,类似“感冒”,患者切莫掉以轻心!
这位女患者48岁,是在进山采摘时被蜱虫叮咬的。因为并不是所有遭遇蜱虫叮咬的患者都一定会患上森林脑炎,她在当地进行了“取虫”处理,之后便并为再将此事当回事。大约在被蜱虫叮咬一周后,“女患者”出现了头昏、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后越来越重,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发热、抬头困难,四肢无力等症状,入院时体温达到38.7℃,经诊断为森林脑炎。
“森林脑炎是蜱虫叮咬后出现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急新传染新疾病,发病率大约是十万分之20左右,是我省最常见的蜱虫叮咬所致疾病之一,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最短2天,长者可达35天。”黑龙江省红十字(森工总)医院吕守旭副院长介绍。
蜱虫,俗称草爬子,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在我国最常见的蜱虫传播疾病,包括莱姆病、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Q热病、兔热病和斑疹热等等。前段时间,在网上备受关注的河南“蜱虫病”事件,就是有一种由蜱虫携带的“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新疾病。而在黑龙江,常见的蜱虫传播新疾病,主要是莱姆病和森林脑炎。其中,莱姆病会造成运动障碍、心血管病变等,但可治愈;而森林脑炎,虽然发病率底,但致死率和致残率却很高,重型森林脑炎的死亡率是30%,致残率是50%。所以很多林业作业人员,每年春季都会提前接种森林脑炎疫苗。
普通人户外活动
一旦被蜱虫叮咬该怎么办呢?
吕守旭副院长表示:叮咬后无法通过接种疫苗立刻防范森林脑炎。更重要的是留意早期症状,越早治疗,降低死亡危险及预后效果会更好。“森林脑炎患者,有的起病很急,会在发病一两天就出现高热,剧烈头痛、全身肌肉疼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颈部无力,抬头困难、偏瘫、意识障碍等症状;有的起病相对缓慢,初期症状是低热、头昏、乏力、全身不适,像是患了‘感冒’。尤其后者,一定要警惕是被带‘毒’蜱虫叮咬导致的森林脑炎。”吕守旭副院长还提醒,森林脑炎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是颈肩部无力,近端肢体抬不起来而远端肢体可动,蜱虫叮咬后一段时间内,如果有这些症状出现,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第一时间前往专业治疗机构就诊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