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通日报
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涌向田间地头——
科技助春耕 高效又省心
19日是雨水节气,田间地头,村民们正抢抓农时开展春耕备耕等工作(上图 翟慧勇摄)。
“前段时间雨水多,没有及时清沟理墒,部分晚种小麦麦苗不分蘖。”“拔节肥什么时候施、怎么施都是有讲究的,一定要拔苗剥经观察——以基部第一节间定长而定。”海安市西南区域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韩世国带着农技人员活跃在春耕一线,开展小麦油菜苗请、墒请、虫请监测,指导农户因地制宜、因苗制宜做好田间管理。
韩世国所在的农业服务中心服务曲塘、雅周两个镇16万亩农田。“农户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前两天,鸿慧农场负责人赵宝洪找到他,说麦田里的杂草分布呈条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中心人员现场查看会诊,认定局部土地平整杂草基数大。由于杂草面积不大,农技员建议定点定位化除。“中心只有5名农技员,难免出现人手紧缺的状况,下一步准备把退休专家、乡土人才充实到队伍里来。”韩世国说。
藏粮于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关键。去年,海安顺应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大势,首创成立5个区域农业服务中心,构建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农技员跑田头,提供“全天候、保姆式、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海安经验,由点及面,全市推广。我市探索整市设立区域农业技术服务分中心,强化县域农业科技供给,破解基层农技服务之困。
眼下,我市处于返青期的291.1万亩小麦和74.4万亩油菜,苗请长势健硕。连日来,市、县、镇三级农技人员深入一线,种子检验、测土配方、农技推广……一批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走向田间地头。科技支撑,让春耕备耕更加科学高效。
春耕备耕,农机先行。为确保各类农机正常作业,市农业部门提前协调农机经销企业、维修网点备好备足农机具、零配件。同时组织志愿服务队现场“把脉问诊”,帮助解除农机故障。春节以来,全市已检修农机具6.02万台,培训机手和修理工3488人,计划投入春季农业生产农机具7.7万台。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命脉。在南通中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稻种通过传输带源源不断地被送到烘干机里,为后期的经选做准备。今年,中江农业与如东全县100多家种粮大户建立“南通中江种粮一体化产业联合体”,量身定制全程化技术服务套餐,小麦、水稻种子和农要、化肥送上门,让种粮大户种省心田、高效田。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从今年开始,聚焦“稳粮、扩豆、增油”三大任务,我市组织开展粮油高产竞赛活动,以水稻、小麦、大豆、油菜4种作物为竞赛对象,集成推广一批粮油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集中打造一批粮油高产百亩方千亩片,力争涌现出一批粮油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户产量,把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辐色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本报记者 卢兆欣 唐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