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李垚 赵玉涵 夏晨希
细雨凉风,乡间浓雾骤起,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金丰村静静地笼罩在这初春的晨雾中。村中心规划的20亩的经品小菜园里阡陌纵横,一垄一垄的青菜、萝卜、小莴苣等时令蔬菜长满菜畦,菜叶边缘泛起霜白,叶尖上隐隐约约滚动着一颗颗晨露。
“闲来种些时令蔬菜,既美了环境也有得菜吃。”大清早一起床,金丰村79岁村民陆志堂顾不上吃早饭,穿上布鞋,朝着他的牵挂——小菜园走去。
一进菜园,老陆娴熟地干起了农活,看着即将长成的萝卜,他满怀期盼。“这几天雨水多雾气多,昼夜温差大,这些萝卜水嫩又营养。”
“中英啊,昨天在你家摘的小莴苣,清炒一碗刚上桌就被抢光了,特别鲜嫩,今天我再来摘一点啊!”清早的小菜园里,不仅老陆一只“早鸟”。“多摘点,当季的菜,田里那么多,又吃不完。”正在一旁锄地的陆中英,放下手中的锄头,穿过水泥田埂,上前帮忙采摘。
“村子里小菜园一弄,望上去清爽多了。”和老陆一样,陆中英对在村里拥有一块菜园子也很得意。看着乡间一个个打理妥当的菜园,住在城里的儿女一下找回了记忆里的乡愁。
“现在的农村,种菜早已不是糊口的手段,大部分老年人还保留着在自留地种菜的习惯,自给自足的同时,也是一种休闲方式。”金丰村党总支书记金文华介绍,为了给村民提供高品质的农耕生活,让大家“穿着布鞋就能上菜园摘菜”,从前年开始,金丰村在第二村民小组试点打造了现代化的邻里菜园。
“前期我们挨家挨户动员,号召大家把分散的自留地交给村里统一规划,村民们都很配合。”金丰村第二村民小组组长陆文勇说。聚民心后,村里投入30万元,对自留地进行了整体规划、平整,浇筑水泥步道、沟渠,铺设喷灌设施等,还对取水灌溉的水塘进行了清淤。经过整理好的菜园地块做好标记,近40户村民认领了新的自留地。大家相互约定:不影响村容村貌,不种植高杆农作物。
几位老人干活期间,二组组长来园子里打开了灌水沟渠,喷灌设备流出了汩汩清泉,顺着沟渠,流到各户的田中。“小菜园每块地旁边都有个水阀,浇水再也不用肩挑手提。菜园里的菜我家没有你家有,随手摘一把,谁也不会计较,关系好了很多。”村民钱祥华坦言,年纪大体力不行,日常挑水浇菜越来越吃力,村里装的喷灌设施算是帮了大忙。
如今小菜园不断地升级建设,内部打造健身步道,并在沿途设立农耕文化区,曾经垃圾成堆和杂草丛生的“边角地”变成了一处经致美观的乡村景区,一块留住乡愁的打卡点。“城里人可以逛公园,我们村里人就逛菜园嘛!”金文华表示,未来,金丰村还将以此为试点样板,在其他村民小组推开经品小菜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