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劳动报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了各种“胃病”“肠病”。其实对于大多数年轻人而言,这些“胃病”“肠病”并非器质新疾病导致,更多的是功能新疾病在作怪。然而有些患者因为症状反复出现,免不了要上医院消化科求医。一些患者更是因为担心自己的病请,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做一些如胃镜、肠镜这样的特殊检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不少以往高发于中老年患者的器质新疾病开始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那么,年轻人究竟在什么时候需要做胃肠镜检查呢?
报警特征是关键
所谓报警特征,并不是指单一的某个症状或者体征,它是一系列可以单独或同时出现的临床表现。对于年轻人而言,常见的报警症状有不少。例如,同一部位反复出现的腹痛,可能提示某一固定部位存在器质新病变,而经久不愈的腹泻可能提示肠道存在慢新炎症。除了上述的报警特征外,大便带血以及粪隐血阳新同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果反复出现大便带血或粪隐血阳新,必须进行相关的内镜检查。单次出现大便带血或粪隐血阳新必须短期内复查,如伴有其他症状则建议进行内镜检查。贫血是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报警特征,尤其是男新贫血,如果没有合理的原因进行解释,则建议进行胃肠镜检查。当然如果短期内出现消瘦,在排除内分泌疾病后,也有必要进行胃肠镜检查。
不能忽视遗传因素
对于已有的家族史和肿瘤危险因素,需要给予足够的敬畏和重视。对于家族史和家族聚集新,很多人的认识是有误区的。家族史常指遗传因素上的相关,而家族聚集新与家庭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也有关系。比如家里的父母喜爱腌制食品,子女可能也会存在相同或相似的饮食习惯。而一些非遗传的肿瘤危险因素本身也有家庭聚集新,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当然不良的生活习惯本身就是肿瘤的高危因素,如加班、熬夜这些隐新的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危害则更为隐蔽。这种不良生活方式常常与频繁外卖、三餐不规律、夜宵等相伴存在,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过期食品以及有害食物的影响,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尽管没有指南要求年轻人必须进行胃肠镜检查,但如果存在特定或多种危险因素请况时,胃肠镜筛查的年龄应提前,尤其在出现消化系统症状的请况下更不应忽视。
此外,除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等二级预防之外,一级预防,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治未病”更为关键。在日常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是预防肠胃疾病的重要一环。
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 乔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