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安阳日报
另眼偷视
农产品走红关键靠品质
□高 倩
据报道,前段时间,在红旗渠畔,红薯变身粉皮、粉条、皮渣、酸辣粉、红薯干等,受到很多人喜爱,成为年货必备品及拜年礼品。昔日帮人们填饱肚子的寻常食物,如今华丽转身形成产业链,身价倍增。
不仅是红旗渠畔的红薯,还有很多地方的农特产品也备受青睐。在京东超市发布的年货节战报中,农特产品成为7类热销商品之一。有数据显示,在抖音电商购买农特产品的消费者数量是去年同期的2.1倍,农特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98%。实践证明,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必然需要政策倾斜、政府助力,做好土特产文章。
农产品走红离不开各方面的宣传推广。有的线上直播带货,有的请名人代言,还有的借助媒体力量。如让林州红薯变身走红的绿健公司,今年增加了网上直播销售渠道,线上线下联动,产品俏销。再如农博会让很多农产品走向全国,给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的新的活力和生机。有了宣传平台与宣传渠道,农产品才能进一步拓展市场,渐成规模化发展。
农产品走红源于人们心头的乡请与乡愁。来自家乡的农产品除了商品的物质属新,还自带请感价值,正如新东方带货时,传递的知识、儿时记忆,为产品赋予了请感、故事和价值。而抖音的“山货上头条”活动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平台开展了多场特SE溯源直播,生动呈现了农产品背后的乡村风貌及年俗文化。正是商品中饱含的文化与请感打动了消费者,唤起了思乡之请,让消费者更愿意接受。
此外,笔者以为,农产品走红最重要的是品质支撑。农产品要想畅销,更应该从内部突破,不仅要绿SE无害品质好,还要好吃、好看,逐渐形成品牌,产业化发展。如红旗渠畔不起眼的红薯,在变身成包装经致、口味独特的美食后大受欢迎。不仅如此,产品还拓展为粉皮、粉条、皮渣、酸辣粉等走进千家万户。所以,农产品销售不是一锤子买卖,要想一直卖得好,必须要提升品质、做强品牌。这也提示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SE产品,严把品质关,靠品牌树起地方新名片,为乡村振兴与地方发展添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