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庞革平 陆华勇
“五十六朵鲜花共栽一个盆,五十六棵翠竹共连一条根。”兔年春节来临之际,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卜花村文化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村民们在这里唱起民族团结歌,唱响美好生活。
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万亩甘蔗双高基地。
“村里家家户户建起了新楼房,许多农户买了小汽车,都是甘蔗的功劳。”卜花村村民陈庆华说起甘蔗,脸上洋溢着喜悦,“一根甘蔗,让壮乡各民族人民的好日子放在歌里过。”
江州区甘蔗种植面积115万亩,上个榨季入厂原料蔗579.8万吨,产糖71.5万吨,产蔗产糖量均居全国县级首位,具有“中国第一甜县”的美誉。
“江州区16万蔗农年人均种蔗收入近2万元,我们用一根甘蔗撬动了乡村振兴的‘共富路’。”江州区委书记梁金昌说,新榨季,江州区蔗糖产业生产顺利,目前已入厂糖料蔗235.4万吨,产糖29.5万吨。
“18.51公斤。”这是3根甘蔗的重量,48岁的壮家汉子韦金权面露喜SE,“有戏!”
举办甘蔗大王比赛,是江州区每年新榨季一项重要活动。果然,韦金权荣膺本年度“甘蔗大王”,“我们家一年种蔗收入十几万元,生活很幸福。”
韦金权告诉记者,他们家种植甘蔗30亩,前些年亩产不到4吨,这几年增到6.5吨以上,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
增量从哪里来?“来自糖料蔗‘双高’(高产高糖)基地建设。”韦金权说。
近年来,江州区先后引进14家龙头企业,引导农民成立400多家专业合作社,累计投入财政奖补资金14.38亿元,因地制宜推行“四方共建”“党群产业联盟”“现代农场”“家庭农场”等“双高”基地建设“四大模式”,建成“双高”基地60万亩。
“‘双高’基地平均亩产达6吨以上,甘蔗糖分达14%以上,比非项目区分别增加20%和15%左右,为蔗农增收奠定扎实基础。”江州区糖业局局长金琪辉说。
该区引导农村党员带头创业、带头致富,培育一批“致富能手”“产业大户”。目前,江州区培育100亩以上种蔗大户 492户,其中100-300亩的种蔗大户 296户,300-500亩有90户,500亩以上有 106 户。
“柑橘种了好些年,受土壤地力和病害影响,产量和质量越来越差,效益越来越低。”今春,江州区那隆镇岜王村农民叶南蔚把7亩地产果地被平整一新,改种上了甘蔗。
让叶南蔚感到开心的是,地产果地改种甘蔗所需的蔗种、化肥,还有机耕费,都由政府和蔗糖企业“埋单”。“甘蔗亩产可达6吨以上,一年收入2万多元。”
政企联建方面,该区一方面扶优做强制糖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发展酵母、造纸、生物有机肥等糖业循环经济,拉长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引导企业通过蔗区道路建设、结对帮扶、优先聘用TUO贫户到企业工作等方式,反哺“第一车间”。
近年来,该区5家糖企每年投入3.5亿元,出台对甘蔗“双高”基地项目、蔗农的肥料蔗种、机械化种植和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让蔗农普遍受益。
在崇左湘桂循环经济产业园,汇聚了酵母厂、肥料厂、造纸厂、饲料厂,记者看到厂区内一片忙碌。“甘蔗榨糖,蔗渣造纸,蔗叶、制糖滤泥开发成有机肥,废蜜糖生产酵母,废水处理后灌溉农田,江州区在传统甘蔗产业上打造了一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江州区工信局局长马志林说,“去年该经济产业园产值达到130亿元。”
最近,江州区成功申请到首个以糖料蔗作为产业的国家级优势特SE产业集群项目,获得9600万元奖补资金,用于扶持疫苗要用糖及口服要用糖、甘蔗渣可降解环保制品、甘蔗渣食用菌等项目加快推进。
新和乡村旅游度假区位于全国唯一以蔗糖产业为特SE命名的“甜蜜小镇”——江州区新和镇西部,总面积19.5平方公里。
度假区依托丰富的甘蔗资源,大力发展甜蜜糖业。湘桂糖业、乐斯福酵母、华绿食用菌等一批蔗糖加工循环项目相继落户度假区,打造集蔗糖规模生产、加工转化、科技示范、品牌营销、现代服务和文旅融合互动发展的“中国糖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