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济南时报
新黄河记者:李焜染
“近年来,山东孕育出一批特SE品牌,而且从农业品种、农业信息和农业装备等层面,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等特SE山东模式。这些优势和特点为山东未来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月16日接受黄河记者专访时,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念明表示,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山东要实施种业振兴计划,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对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至关重要。
农业总产量不断上升,农业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40万亩,整体创建一批吨粮县、吨粮镇,支持德州等有条件的市开展“吨半粮”产能建设,打造沿黄“齐鲁粮仓”。
偷过一些细分领域的指标,张念明看到了山东农业的变化。山东是中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超过万亿元的省份,主要农产品产量、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销售额、农产品出口额均居全国前列。其次,山东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畜牧业和渔业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同时,山东特SE主导产业成就山东农业比较优势。近年来,山东孕育出一批特SE品牌,而且从农业品种、农业信息和农业装备等层面,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这些优势和特点为山东未来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山东打造沿黄“齐鲁粮仓”方面,张念明建议,继续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推进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实施种业振兴计划和良种工程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同时着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供应链韧新提升。“未来农业产业发展应优结构转方式,延链条补短板。要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张念明说。
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加力滩区迁建后续帮扶
在新一年的发展计划中,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加力提效。加强黄河滩区迁建后续扶持,让滩区群众实现“致富梦”。
在张念明看来,黄河滩区迁建是从根本上实现滩区群众TUO贫致富、安居乐业的民生工程。当前,我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全面完成,60万滩区群众喜圆“安居梦”。为让滩区群众实现“致富梦”,要切实增强做好滩区迁建后续帮扶工作。要从改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发展、保障群众就业、强化金融支持等方面加力帮扶,经致施策,建立长效扶持机制。
加快补齐黄河滩区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切实改善滩区生产生活条件,张念明认为要有序推进黄河滩区交通、水利、通信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黄河上下游区域协同发展。强化滩区村台社区后续维护,加快完善社区治理机制,把村台社区打造成美丽宜居、和谐幸福的示范社区。
同时,他认为滩区发展应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滩区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特SE优势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和特SE产业集群,加快主导产业、产业转型和产业融合发展步伐,走绿SE发展、特SE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
“黄河滩区迁建完成,为后续滩区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张念明告诉新黄河记者,在滩区后续接力发展中十分重要的是,依托政府财政设立各类产业发展基金及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滩区居民迁建后续产业发展项目。“鼓励滩区迁建县与省属国有企业开展合作,多渠道筹措后续产业发展资金。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作用,鼓励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扩大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覆盖面,形成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合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