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太原晚报 本报讯(记者 毕晶晶 通讯员 杨润德 崔莉霞)1月12日上午,走进晋源区赵家山村晋阳花馍代表新传承人郝庆玲的花馍作坊,自然发酵的醇香味道扑鼻而来,五六个婆姨热热闹闹地围坐在案板前,正在紧张地赶制花馍,在她们的妙手中,一块块看似普通的面团经过揉、捏、搓、拉、盘、剪,不一会儿就变身为惟妙惟肖的寿桃、鲤鱼、佛手、莲花、福寿娃娃等各式各样的花馍,硕大的蒸笼热气腾腾,来来往往预订花馍的人络绎不绝,作坊内外偷着红红火火的年味。
“晋阳花馍”是以古晋阳地区民俗祭祀用品,从发面、造型、制作到着SE都采用天然原料手工制作而成,是一种具有较强地域特SE的民间传统面食,在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独树一帜。2011年被列入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馍制作时,和面的软硬度、面和碱的配比、面塑蒸制的火候、时间都有严格的讲究,考验的是功夫、劲道和力道,体现的是想象、技艺和审美。从事“晋阳花馍”制作已经20多年的郝庆玲,技艺纯熟,远近闻名,每到春节,她制作的“晋阳花馍”更是供不应求。
这几天来订制花馍的人特别多,现在我和姐妹们都是争分夺秒、加班加点地赶制,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准备,发面、和面、蒸馍……一天要用掉三四袋面粉。”郝庆玲说,“今年也设计了很多受年轻人欢迎的动物花馍,过来预订的年轻人也有很多。”
憨态可掬的动物花馍摆满了郝庆玲的作坊,经过浓烈的红绿颜料渲染的花馍,为节日平添了喜庆的氛围,传统文化也通过花馍在年轻人间流转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