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临淄区“3+6”蹚出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金点子锻造金钥匙□记者 刘磊
通讯员 高大鹏 付兴林 报道
本报淄博讯 “咱这大棚的科技含量上来了,劳动量就能减少,也就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来,而且将来每个棚还能给村集体带来每年8到10万元的收入。”1月4日,在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北羊村“千亩产业园”一期工程现场,看着拔地而起的9座高标准大棚,北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子泉满怀希望。
皇城镇是淄博市蔬菜产业重镇,虽然大棚种植历史悠久,但“棚老、人老、技术老”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亟待破题。“立足长远发展,我们计划对全镇3300余个老旧大棚进行高标准、智能化改造,‘千亩产业园’温室蔬菜大棚提升项目应运而生。”皇城镇党委书记路庆锋介绍,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提供近2000个就业岗位,棚均蔬菜产量也会提高20%,推动北羊村集体经济迈向千万元级。
在临淄区,像北羊村这样成功开辟致富新赛道的村不在少数。2022年,临淄区378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51亿元,较2021年增收2700万元,村均增收7.14万元。其中,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18个,占全区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的致富秘诀,就是“3+6”的村集体增收工作新模式。
“‘3’是体系,‘6’是办法。”临淄区副区长高晋介绍,“3”即“三级书记”抓增收,通过区级引领统揽,镇级全域统筹,村级组织落实,明确了增收工作谁来牵头;“6”则是龙头企业带动、土地托管、盘活闲置资产、特SE种植养殖、物业租赁、项目带动等“6+N”的主要增收路径,解决村集体在增收方案上思路不广、门路不多的问题。
在“3+6”村集体增收工作新模式的引领下,一个个金点子正锻造出一把把金钥匙,开启增收致富的宝库大门: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凤凰镇大薄村改造老旧厂房,引入莲藕深加工项目,让村集体增收50万元;齐陵街道齐家终村利用建设用地,发展面食加工产业,年销售额200万元;利用项目带动,朱台镇陈营村联合茅台镇的酒厂,发展酱香酒高粱种植试验田,村民每人每股分红6000元;齐都镇东古村开办服装厂,合作开展衣帽加工业务,为村集体增收近10万元,解决了周边5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眼下,临淄区农村基层组织干事创业的热请高涨,项目建设遍地开花,各类资源要素转化为发展的资产和资本,村集体经济获得发展机遇。新模式实现新发展,新发展提出新目标。今年,临淄区将针对剩余的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下的151个村,逐村分析、经准施策,力争实现全部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