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六盘水日报
小康路上 与法同行
——探访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水城区新街乡大元村
□本报记者 颜春匀 郭 坤
“大元人民好经神,人人守法讲文明;管理村务讲民主,和党保持一条心。”水城区新街乡大元村村民编唱的法治山歌,生动、准确地唱出了依法治理、依法发展、依法振兴的法治乡村美好现实。
走进新街乡大元村,浓浓的法治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宣传栏、村规民约展示牌、法治宣传标语、法治漫画等法治元素应有尽有、醒目可见,法治文化融入村庄的每一个角落,与村民生活紧密融合。
“大家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现在村里居住环境越来越好,邻里关系越来越和睦,产业发展越来越有盼头,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谈起如今村里良好现状,村民们满满的幸福感。
村民们的幸福感,得益于大元村多年创建和打造民主法治示范村这一举措。
新街乡大元村共辖17个村民小组,有780户、3635人,主要居住着彝族、苗族、布依族、汉族等民族。
“以前,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时常上演,环境卫生脏、乱、差,产业发展参差不齐,各级干部都头痛。”回忆过去,大元村党支部书记秦虎依然面SE凝重。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基层稳定和谐的新举措和有效途径。近年来,大元村积极推进民主法治乡村建设,改善基础条件,带领村民谋求发展,构建了法治、自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让法治经神在村庄落地生根,实现了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提高、民族团结和谐、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大元村首先从建章立制入手,结合本村实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一套健全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把村务管理事项用规约的形式固定下来。
“有了村规民约,村务管理有了依据,大务小事都得按规矩行事,一些陈规陋习得到了改变,大家也越来越有规矩。”村民刘德美开心地说。
为了让法治文化深入人心,在水城区司法局的指导下,大元村将乡村景观、民俗文化与法治阵地建设有机融合,以“沐法、润法、沁法”为主题,打造一系列独具地方特SE的法治阵地。
——法治建设与“文旅型”村居建设同步进行,依托园中园建设将法治宣传和产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让普法进家庭、普法在田间,包括宪法、乡村振兴法、民法典、安全生产法等宣传内容在生产便道、家庭院落、法治小广场等随处可见,形成独具特SE的“法治乡村景观带”,群众随时随地都在接受普法宣传。
——充分挖掘地方特SE法治文化,打造本土法治文化,利用群众会、院坝会、唱山歌等形式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建设群众书屋并放置法律书籍,村民随时都可以学习法律知识,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法治文化浸润村民心田,真正实现“知法崇法守法”。
——邀约司法、公安等基层法治力量组建“法治播种机”宣传队伍,以村居广播、院坝会、“送法进家入户”活动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法律援助、矛盾调解等法治活动,不断提升法治氛围。推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建设,建立了三级治保人民调解网络,成立村民调解委员会,及时发现、整治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全因素,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处置。
通过开展依法治村和民主管理,大元村社会政治保持稳定,实现了无一人越级上访、无一例重大治安刑事案件、无命案发生,真正实现了大矛盾不出村,小矛盾不出组。全村经济得到了发展,村民安居乐业,成了远近闻名的平安村、文明村、小康村。
2016年,大元村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今年又成功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一幅法治乡村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称号,我们倍感骄傲。我们将继续抓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四民主三公开’工作,提高村干部依法办事能力、规范村级管理、维护好村风民风,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来,为建设法治水城贡献力量。”秦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