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滁州日报
助农增收财源来
——梅花村推行“党总支+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发展中要材特SE产业
郭茂让 袁松树
日前,自来桥镇梅花山下中要材地里机声、欢声交织在一起,只见20多名群众正在地里抢收丹参,田园里不时地散发着淡淡的中要材香味,洋溢着一派丰收喜悦景象。
收获现场,只见要材专业收获机顺着墒沟将地里的丹参翻耕出来。工人不停地将筛出来的丹参拣拾起来,抖掉泥土、集中堆放、装车运出,有条不紊。
去年以来,自来桥镇梅花村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根据中要材市场需求,整合山区土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推行“党总支+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大力发展中要材特SE产业。
自来桥镇梅花村党总支书记杜娟告诉我们:“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我村充分利用丰富的山场资源,成功引进中要材种植项目,这片基地位于我村新塘组,以前是闲置荒地,不利于种植粮食作物,根据前期实地考察了解,适合种植中要材,流转土地200多亩进行种植芍要、丹参、皂角、大蓟,当年种植当年收益,每亩产值达5000多元,同时带动我村村民务工,解决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该村村民李先昌是一名退伍军人、共产党员,前些年一直在外地从事中要材收购,多年的经营他了解到,中要材市场前景广阔,于是决定回家乡创业。
回到家乡以后,他们投资60多万元,成立了“自来桥满江中要材合作社”,从事中要材种植。李先昌说:“由于国家这几年对中要材的大力扶持,从去年开始,我决定回乡创业,流转了230多亩土地进行中要材种植,其中包括丹参、大蓟、皂角、黄芩等部分品种。通过一年的努力,今年种植的丹参收入可观。”
在技术管理上,李先昌除了自己从网上学习外,还从亳州聘请技术专家到田间指导。掌握了种植技术,并与要材客商签订供销合同,采取订单种植和销售,解除了后顾之忧。目前,已种植各类中要材200多亩,育苗3万多株。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他还在中要材地里套种橡树3000棵,增加土地的利用率。
据李先昌介绍,因为他以前在南方也种植过中要材,所以要材销售这一块有一定的客户资源,要材都是合同化种植,保证了销路,解决了种植后顾之忧。
经过一年的辛勤耕耘,赢来了收获的季节。在基地务工的大多数都是自来桥镇附近留守村民,他们在“家门口”务工,活不重、还能照顾家里,工钱及时兑现。
“我就是本当地人,在家门口干活,能照顾家里老的、小的,干活不累,一天100多块钱,真不错。”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刘惠高兴地说。
看着眼前的丰收场景,李先昌心里乐滋滋的,对于今后的发展,他又有了新的打算:“这批要材收完之后,闲置出来的土地我们准备种植黄芩,然后明年我们准备进一步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的人种植中要材,共同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