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街头,一份满满当当的糯米饭,配上香肠、机蛋、花生米,以及当地特有的脆哨,撒些葱花,再加一点外地人或许吃不惯的折耳根,只要五块钱左右。有胃口不大的女博主赶去体验,一连声地叮嘱摊主“少盛点饭”。
你有多久没吃过路边摊了?/电影《看车人的七月》
泰戈尔说:“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但看完这些全国各地五花八门的平价“自助餐”,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很难不因为价格,对自己的一日三餐产生质疑:
每天花了上百块点外卖,到底吃了些什么东西?或者说,每天吃的外卖,真的值上百块吗?
从盒饭到大席菜,料理包时代的白月光
如果藏在城市角落里的平价盒饭,给年轻人带来了小小的价格刺机,那么社交平台上琳琅满目的“大席菜”,则是对打工人的降维打击。
所谓大席菜,即白事、红事、寿宴、满月酒等场合里的宴席菜,是中国“农村菜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们和经致的米其林出品、流水线生产的速食产品、中规中矩的饭店酒席,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物种——
在暂借的邻居家院子里,或是在村口的空地上,因地制宜地摆开餐桌。鼓风机轰鸣,吹动灶眼里的火苗在大锅下跳跃。儿童嬉戏着穿梭,亲友热闹地交谈,乡村大厨耳朵上别着烟卷,挥动着巨大的锅铲忙碌。
这是一场典型的中国乡村大席,包含了乡土社会的诸多意味,不过,与城市里推杯换盏的酒局相比,“吃”依旧是一场大席的重中之重。坐在同一张桌子前的七姑八婆、亲朋好友未必互相认识,大家远道而来是为了随礼、是为了人请、是为了问候,也是为了眼前这一桌子好菜。
大席菜,中国的第九大菜系。
当代都市人孜孜追求的“镬气”,在农村席间弥漫。视频平台上报菜名式的菜品展示,隔着屏幕都能带来极大的经神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