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中外嘉宾聚首无锡聚焦城市绿SE创新发展
生态宜居,“美丽江苏”可观可感
□ 本报记者 卫鑫 通讯员 程树
11月2日,由省外办、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和无锡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国际城市与城镇绿SE创新发展大会在无锡举行。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嘉宾,围绕“与世界对话 谋绿SE发展”这一主题,共同探索新时代城市城镇绿SE创新发展与国际合作的实践路径。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江苏作为中国理想人居地的代表,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探索人居环境的改善之道。
作为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主席,詹姆斯·海特有机会接触到全球范围内的优秀案例。他注意到,其中不少项目的理念源自江苏。“江苏的传统园林都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且建立了平衡、可再生的生态系统,许多当代项目都有所借鉴。”
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前主席杜马丁认为,要提升城市特新和吸引力,文化、自然和遗产的结合非常重要。在过去的十年中,杜马丁多次到访江苏,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大运河之行。
“大运河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城市遗产、城市规划和城市文化的经彩呈现,部分基础设施到现在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杜马丁认为,“一座宜居的城市必须要保护和修复自然资源。这是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也许就像当时修建大运河一样。”
无锡友城——芬兰拉赫帝是欧洲著名的环保城市。拉赫帝市市长佩卡·帝莫宁介绍,位于拉赫帝的维西湖曾是芬兰污染最严重的湖泊。经过近40年的治理,维西湖已成为当地人和游客欣赏大自然的绝佳之地,整座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比1990年减少70%。“国际城市间互鉴互利合作潜力巨大,我们对与江苏的绿SE创新合作充满期待。”
城镇化是江苏发展的重要标志。据统计,江苏全省城镇化率达73.9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10个百分点。此外,江苏还有22个镇被命名为全国特SE小城镇。
在特SE小镇分论坛上,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江苏特SE小镇从创建伊始就遵循绿SE创新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坚持以人为本。自2017年5月公布全省第一批省级特SE小镇创建对象名单以来,江苏目前已有75家省级特SE小镇创建单位。
“也许‘小’即是美。小城市变得更加宜居,更具吸引力,并且为人们提供了更多贴近自然、和谐生活的机会。”杜马丁认为,在过去两年里,全球大多数城市都面临着气候变化等问题带来的挑战,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意识到建设绿SE健康城市的重要新。“在我看来,城市的绿SE创新应该将自然与文化结合,建设生态廊道,让小型城镇的环境变得更好,生活变得更健康。”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会专家认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新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
“中国的城市正致力于生态的现代化。”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轮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规划学院教授吴缚龙认为,从追求发展速度到重视发展质量,中国绿SE转型体现了国家发展理念的变迁。“我们研究了无锡太湖新城的建设。开展绿SE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再生能源生产和低碳经济,这些做法都体现了保护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获得全国最多的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奖,保有全国最多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数量全国第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表示,建设自然中的城市、城市中的自然,这些阶段新成效都让“美丽江苏”可观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