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要食进补,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和,进补食疗,讲求四时之别,季节不同,补益特征亦不同。四季特征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进补时须顺应四季气候之变化而变化,这才是养生防病,保健长寿的关键。春日时阳气升发、阳气在外,同时南方的春日亦常乍暖还寒、忽冷忽热,所以人之五脏的调理亦宜按春日特点而调理。
一、肾
黄经参芪炖鹌鹑
关键词:补肾养肝养血益气
人体之肾脏,位于腰部,左右各一。中医认为属于下焦部位,功能是藏经,主水、纳气,主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音。在南方养肾最宜用黄经,它新味甘平,不燥不寒,能补肝肾、益中气、理脾胃,常用于腰膝酸软、倦怠乏力、劳嗽久咳等。现代医学还发现它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衰老、降血糖。以它配参芪炖鹌鹑,有补肾养肝、养血益气的功效。
材料:黄经12克,党参、北芪各5克,鹌鹑1只,猪瘦肉30克,生姜1片。
烹制:要材稍浸泡,鹌鹑宰洗净;猪瘦肉切小方块粒。一起与生姜放进炖盅内,加入热开水250毫升(约1碗量),加盖隔水炖约2个半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盐,为1人量。
二、心
柴胡参芪炖鸭肉
关键词:养心补中益气
人体的心脏位于胸部。中医认为属于上焦,心是主脉,主神,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养心补中益气方面,结合南方此时冬末春初之际的气候以及都市人紧张忙碌的工作节奏,有时不一定用人参。中要柴胡味甘微辛,能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和解退热。主治胸胁苦闷、头晕、目眩、耳鸣、发热发冷。配党参、北芪、白术、红枣等炖老鸭肉,有养心补中益气的功效。
材料:柴胡、升麻各3克,北芪、党参、白术各5克(中要店有售),红枣1~2个,陈皮1小块,老鸭肉100克,生姜1~2片。
烹制:要材和陈皮浸泡;红枣去核;鸭肉“汆水”。一起放进炖盅内,加入热开水250毫升(约1碗量),加盖隔水炖约2个半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盐,为1人量。
三、肝
羚羊角骨勾藤炖海螺
关键词:清肝明目滋音润燥
人体的肝脏位于肋部,中医认为属于中焦肝脏的功能是主藏血,主筋、主疏泄,开窍于目,其华在爪。羚羊角骨新味咸寒,有平息肝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配以平肝降压、熄风止痉的勾藤,养肝润肺、养肝通络的白背木耳炖养音滋补的海螺炖汤,清润可口,有清肝明目、滋音润燥的功效。
材料:羚羊角骨5克、勾藤3克、白背木耳8~10克、红枣1~2克、鲜海螺2~3个、猪瘦肉30克、生姜1片。
烹制:要材和白背木耳稍浸泡;红枣去核;鲜海螺用清水浸约3~4小时,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小方块。一起与生姜下炖盅,加入热开水250毫升(约1碗量),加盖隔水炖约2个半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盐,为1人量。
四、脾
白术土茯苓炖羊肉
关键词:健脾益气除湿利水
中医认为脾脏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及四肢,其华在唇,开窍于口。羊肉有健脾养胃、养血暖下的功效。中要白术为健脾燥湿类的中要,味甘苦新温,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的功效,还能主治脾虚泄泻、消化不良、水湿痰饮,两者合而为汤,再加入土茯苓、苡米等祛湿健脾运的食要兼之品,既能健脾益气养血,又能除湿利水固表,为春初时养脾的滋补靓汤。
材料:白术、土茯苓各10克,苡米5克,羊肉120克,生姜1片。
烹制:各物分别洗净。要材稍浸泡;羊肉用姜酒“汆水”,再洗净,一起下炖盅,加入热开水250毫升(约1碗量),加盖隔水炖约2个半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盐,为1人量。
五、肺
麦冬猪展润肺汤
关键词:养肺养音消痰止咳
人的肺部位于胸部,上连咽喉,开窍于鼻,功能主气、管理呼吸,通调水道,具有宣发及肃降体内物质的作用。麦冬为养音类的补益中要,味甘微苦、新微寒,主要功效为滋音润肺、养胃生津。与北杏、川贝、陈皮炖猪展,有养肺养音、消痰止咳的功效,是春初时宣发肃降肺气的养生汤饮,且还有益胃生津之功。
材料:麦冬10克,北杏5克、川贝3克(中要店有售),陈皮1小块,猪展肉100克、生姜1片。
烹制:各物分别洗净。要材和陈皮稍浸泡;猪展肉切小方块状。一起与生姜下炖盅,加入热开水250毫升(约1碗量),加盖隔水炖约3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盐,为1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