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红网
□闵莘(重庆大学)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兹海默病日。
阿尔兹海默病,又称老年痴呆,中国目前约有1000万的阿尔兹海默病患者,而这一千万背后,更是有着数不清的家庭在共同承担着阿尔兹海默病漫长病程带来的痛苦。以往关于阿尔兹海默病的影视片段中,存在着不少为了呼唤人们关爱患者而美化疾病的请况,导致不少人误以为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就算忘了所有也不会忘记对家人的爱,但实际并非如此。只有清楚地认识了解阿尔兹海默病的真实状况,才能更好地关心和关爱患者。
阿尔兹海默病是一种严重的智力致残症,而且病程普遍较长,从几年到数十年的请况都有,这也意味着,这种病对患者及其家属而言是一种“漫长的痛苦”。阿尔兹海默病晚期的患者会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甚至终日卧床以及大小便失禁,绝不像部分影视作品中那样美好和体面。并且,阿尔兹海默病发病率近年来呈现着增长趋势。
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妈妈!》,就很好地跳出了以往对阿尔兹海默病的叙事窠臼。这部电影,出人意料地将阿尔兹海默病患者设置在了女儿的角SE身上,讲述了一个妈妈和患上阿尔兹海默病的女儿之间相互扶持,坚强生活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主角一家的设定是高级知识分子,但即使是这样,也难逃阿尔兹海默病带来的窘迫。作为退休大学老师的女儿会因为患病失禁,毁坏自己整理的研究资料,认不出曾经自己资助的学生,还会因为幻觉主动跑到大雨中被淋得狼狈不堪。这样的落差,也给主角带来了强烈的心理打击。阿尔兹海默病从来都不只是生理上的疾病,它也会给病患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也展现了患者家属的真实请况。在影片中,年迈的母亲为了照顾患病的女儿,开始健身增强体力,并且还要时刻关注女儿的状况,谨防任何意外请况的发生。但即使如此,还是时不时出现女儿因病无意识自我伤害的请况。
对于疾病,适当的美化或许能够起到安慰病患的作用,但即便现实是残酷的,我们也需要真实。面对疾病,我们每个人都是弱小的,但如果能够提前真实全面地了解其症状,做好相应的准备,这何尝不是对于病患及其家属的一种帮助?我们需要更多像《妈妈!》这样真实展现疾病患者和家属状况的影视作品,它们带来的将不仅仅是疾病知识的普及,更是一种面对病痛的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