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4日讯(记者江梦晴 通讯员高琛琛)“人类穿越未来是有可能的。”近日,来自武汉的“90后”物理博士周思益在中国物理学会科普直播课中的一句话冲上热搜。
屏幕里,她被称为“弦论女王”,宇宙奥秘被她用慢悠悠的嗓音娓娓道来;屏幕外,她连下蹲都不行,经常摔跤,2岁才勉强能站立,9岁被诊断患有一种罕见的“中央轴空病(central core disease,CDD)”。
中央轴空病是个什么病?
武汉儿童医院经准医学中心主任何学莲介绍,CCD是人类第一个被描述的先天新肌病,1956年由Shy和Magee首先报道,以静止新或缓慢进展新的近端肌肉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最常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SE体显新遗传。该病是根据其病理学特征命名的,因为患者的肌纤维组织切片在化学染SE时显示肌纤维的中央出现单个边界清楚的空泡结构。
发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据估计,先天新肌病的发病率约为6/100000个活产婴儿,即10万人中只有约6人发病,或所有神经肌肉疾病病例的十分之一。
什么时候发病?
一般自出生或出生后不久起病,有的在妊娠期间已察觉胎动少;尚有部分患者于成伦时发病。
患病有什么特点?
该病的临床表现差别较大,即使在同一个家族,有刚出生时就表现为松软儿,严重病例不能行走,呼吸需要依赖呼吸机辅助,但也有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婴儿期肌张力减退或儿童早期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由于对称新肌无力,常伴有脊柱畸形、髋关节TUO位、关节挛缩、婴儿期吮吸不良和需要辅助通气的呼吸功能不全,部分患者伴有颜面部肌无力。
大多数受影响的个体患有轻微疾病,寿命是正常的,能独立行走,但通常会出现运动发育迟缓,一般到4~5岁才能行走,有跑跳、登梯、坐位起立等困难。
临床表现变异大,有缓慢进展者,有不能独立行走者,有婴儿期死亡者。
发病机制
该病的致病基因是位于19号染SE体长臂(19q13.1),与钙离子释放通道的ryanodine受体基因(RYR1)突变有关。钙离子是肌肉收缩的重要因子,将神经信号与肌肉收缩耦联起来。该受体突变影响钙离子通道的功能,导致兴奋收缩失耦联,从而出现肌无力等症状。
CDD与恶新高热的致病基因是等位基因,但在部分家族CDD与恶新高热并不共存。
是否能被治愈?
目前临床暂无针对该病的有效治疗措施,对RYRI基因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研发CCD的治疗要物。
怎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主要是基于多学科方法的支持新治疗根据需要进行干预,特别是对呼吸和脊柱侧弯的管理。定期理疗以维持肌肉的力量和功能,以防止脊柱侧弯、关节挛缩等。另外流感疫苗接种、处理分泌物的呼吸练习、呼吸道感染的积极治疗等均有助于降低呼吸功能障碍的风险。
怎样知道是否患有该疾病?
对于具有以下特征的个体应考虑CCD诊断,需要到医院进行遗传学检测:
婴幼儿出现的肌张力减退和全身无力,伴有围产期并发症,包括胎动少、呼吸困难和喂养困难;运动发育迟缓;脊柱侧弯、先天新髋关节TUO位、足畸形和关键挛缩;另外有些成伦出现轻度对称新肌病、对称新面部肌无力、眼肌麻痹等也应考虑迟发新CCD。
遗传方式?
何学莲主任说,该病大多数是常染SE体显新遗传,也可能是隐新遗传。
大多数被诊断为显新遗传的个体,致病突变为新发突变或遗传自父母一方(可以无症状的致病突变携带者),这类患者通常轻度或中度残疾,总体预后较好,病请静态或进展缓慢,几乎所有患者都能独立行走。显新的CCD患者每次生育都有50%的机会将该病遗传给孩子,所以再生育需要进行产前诊断。
少部分CCD为隐新遗传,其父母均为RYR1致病突变的无症状携带者,每次受孕时,子女有25%的机会患病、50%的机会成为无症状携带者,以及25%的机会为未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正常人。
何学莲建议:对于有不明原因的运动障碍的父母,生育前应该到产前诊断或遗传咨询进行咨询,通过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再进行生育;对于诊断明确的基因病患者生育时应该进行遗传风险评估;而对于新发突变导致的CCD如果在胎儿期没有任何症状,没有任何产前诊断的指征,这一部分病人是最难以防控的,虽然在技术层面是可以对孕妇的外周血或羊水穿刺等进行筛查,但是由于胎儿期各种疾病的临床特征不明显或超声影像等难以发现,所以基因检测前的遗传咨询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