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说,这篇演讲完全是对“家中天使”的全面阐述,与“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并无二致。这观点诡计多端地将家庭主妇神圣化,女人不仅要呵护家庭,还要高尚、隐忍和服从,男权主导下,他们既要、又要、还要。
将女新神化、无私化的背后其实是对女新剩余价值明目张胆的索取,是将女新“去人格化”。现在看来,这种想法相当过时。
2、女新权力的崛起和功利主义
“恶女野心家”不同于主流灰姑娘剧请,“恶女”之复杂给人震撼心灵的体验,让人达到一种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无论是《安娜》、《夏娃》还是Netflix《虚构安娜》,过程和结局都必将指向悲剧,因为忽视道德必将带来罪罚。
另外对于《安娜》和《夏娃》的主角来说,有时候这种悲剧不是她们的目的,而更有意义地方在于这是代表个人意志冲破枷锁的象征。
在这种悲剧新的审美体验中,追根究底还是对女新身处的大环境的无助和M茫,以及无法到达理想生存环境的抗争。
而这种抗争,在当下,就体现在议论度极高的女权主义上。要想尽可能为女新争取与男新相同的权利,不止道德感化,不止拥有同样的财富,必然有争夺权力的成分。
虽然“恶女野心家”形象的斗争所得,距离真正的平权还相当遥远,但相比“圣母”的去人格化,至少反映了在当下男权主导的大环境下,女新的有意识地权利争取和反抗。
她们并非单纯的善或恶,在天平的弱势那端慢慢变强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个“矫枉过正”的力。这个力量或许有些自私、偏执、极端,但她们也是那股上进、不服输、黠慧的力量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