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很多为朝廷奉献一生的王侯将相会因为年迈而想要离开京城,回到自己的家乡养老。这些人或戎马一生为国家的安稳奉献自己,或是殚经竭虑为皇帝出谋划策奉献自己,朝廷对这些人的离开都是非常不舍的,一般来讲,皇帝会赏赐他们一些钱财,让他们得以安享晚年。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宰相将军们回乡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他们是否可以不被地方官监管和约束呢?他们一生为国奉献,是否到了老年要面临受制于人的困境呢?与县令相比,谁的权力更大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表面无实权
这些告老还乡的宰相将军们回到家乡养老,其实是已经卸掉了所有的官职与权力的,除了很多有名的朝廷臣子因为名声响亮,深受百姓爱戴外,很多回乡养老的臣子表面上看与普通百姓并无什么特别的差别。
相传,在明代,有一位辅政大臣叫做徐阶,在当时,这位大臣的声望是很高的,深受天下百姓的支持与爱戴。后来,徐阶告老还乡,回到家乡后,当时有很多地方官前去拜访。看上去徐阶的面子很大。
后来,徐阶的儿子经常强取豪夺、欺压百姓。不仅如此,徐阶的一些家仆也蛮横欺人,引得当地很多百姓的不满。在当时,有一名叫做海瑞的清官,他一向清正廉明,决定对这一行为按律法处罚。
徐阶知道以后,当然是无法接受的,他拿出三万两黄金贿赂官员,让这名官员找到当时的首辅大臣张居正,让他帮助自己摆平此事。很快,事请就得到解决了。
乍一看,与地方官相比,徐阶是比较有权势的,其实,退休的臣子还是不如地方官的权势大,否则,又怎么还用花这么多银两去贿赂呢?
实则享有间接权力
其实,这些回家养老的臣子,表面上看已经没有什么权利了,实际不然。这些人在朝中能平安到老,自然是有头脑的聪明之人。为官多年,他们都懂得拉关系,给自己的未来铺平道路。
在所有拉关系的路上,通过科举的途径,从举子之中拉拢人心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式,因为在古代,就算科举通过,也不一定所有人都能得到重用。
一般来说,古代人崇尚读书,因为无论是贫困人家还是富贵人家,只有科举这条路才能带领他们走向仕途。于是,这些宰相将军就会想办法重用一些人,或是将他们引进给能提拔他们的大官。
因此,虽然很多大臣告老还乡,看似身上的官职、手中的权力也全部上交了,但只要跟他关系好的人依然是朝廷重臣,有权有势,这些卸职的宰相将军也可间接享受到这种权力。
告老还乡前努力铺路
下面,再讲一下这些老臣是如何为自己铺路的。其实,很多大臣在决定告老还乡之前,已经懂得给自己的老年生活铺路了,铺路的方式有很多,老臣们在朝廷混了一辈子,自然是知道很多铺路的方式的。比如拉拢自己朝中的亲属老友、提拔自己的亲戚等。
不过,据相关史书记载,通过提拔举人这个方法也非常可行且常用的。因为在古代,并不是科举取士的人就可以全部能得到重用的,如果没有关系、站队错误或是自己势单力薄,很有可能遭贬,有些还会有丢掉生命的危险。
因此,这些宰相将军之类的朝廷重臣就会选一些人品能力俱佳人进行提拔,试想一下,待到这些被提拔的巨人有朝一日功成名就,自然会报恩提拔过自己的恩人。
由此,这个关系算是拉成了。比如,在清朝乾隆年间,清朝有名的大臣刘统勋觉得纪晓岚是个人才,就提拔了纪晓岚,在刘统勋的老年,纪晓岚就帮助他不少。
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明白了宰相将军即使卸下了权力,看似如普通百姓一般,实际上,与那些有一定权力的地方官相比,这些卸任的朝廷重臣也是间接享有很多权力的。实际上,他们远比那些地方官员的权力要大得多。
因此说,这些退休返乡的宰相将军,在老年也是不用依靠地方官的,因为在早年,他们早已经为自己的未来生活铺好了道路。其实想来是可以理解的,这些老臣在朝廷为官多年,自然深谋远虑,谁会想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总是看别人的脸SE过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