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娱乐 > 历史 >
修身|兴乐君子朱载堉:藩王身份与“让国”清名
更新时间:2022-07-31

作者:刘 芊

来源:《家族企业》杂志

汉朝与明朝,是中国历史上致力于恢复古代礼乐的两个重要时期。明代的朱载堉与汉代的刘德同为宗室成员,同有兴复雅乐的抱负,两人由其身份而决定的命运也不无共通之处。

《明神宗实录》中以西汉河间献王刘德比喻朱载堉的礼乐贡献,清代朱彝尊也将朱载堉与河间献王相比。二人都是王室宗亲身份,都推崇儒术、致力于礼乐。《汉书》中称刘德“采礼乐古事,稍稍增辑,至五百余篇”。朱载堉也“慨古乐失传,折中音律,教习雅、颂、文武舞”。刘德在汉武帝时献所集雅乐 , 朱载堉在明神宗年间进献其巨著《乐律全书》,并且遭遇也颇类似。刘德所献雅乐,汉武帝命“下大乐官,常存肄之,岁时以备数”,然而“不常御,常御及郊庙皆非雅声”。明神宗对朱载堉所进书行为虽然表示“具见留心乐律,深可嘉尚”,但也束之高阁,并未采用。

然而,两人的结局却大不相同。作为汉武帝的异母兄长,刘德的才能与德行受到了汉武帝的忌惮。据称,“孝武帝时,献王朝,被服造次必於仁义。问以五策,献王辄对无穷。孝武帝艴 *[fú] 然难之,谓献王曰:‘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王知其意,归即纵酒听乐,因以终”。

“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是儒家经典“仁者无敌”的意思,说的是,商汤王当年只有方圆七十里的地盘,可他大行仁政,最终夺取了夏朝的天下;周文王当初只有方圆百里的地盘,可他大行仁政,最终夺取了商朝的天下。在这里汉武帝挤兑刘德:你好好干,最后天下都是你的。汉武帝以成汤、文王的典故暗示刘德有取而代之之势,实际已剥夺了他生存的权利。刘德回到藩国只有纵酒求死,四十多岁就去世了。

相反朱载堉没有这样的遭遇,但类似汉武帝这样不留余地的话,却也曾落到过他的父亲朱厚烷头上。

经研音律的父子

朱厚烷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七世孙,袭父封爵,为第五代郑恭王。朱厚烷不但学识渊博,还拥有出众的德行,他生活朴素,为人刚直。嘉靖皇帝朱厚熜 *[cōng] M信道教长生之术,一心炼丹,荒废朝政。嘉靖二十七年,朱厚烷上书,规谏世宗。“帝怒,下其使者于狱。诏曰:‘前宗室有谤讪者置不治,兹复效尤。王,今之西伯也,衣为为之’”。意思是,世宗大怒,把朱厚烷的使者入狱。世宗说:你郑王上书让我以国事为重,你是不是想当西伯姬昌,难道我是纣王吗?“今之西伯”四字,其分量颇类于汉武帝的“文王百里”之辞。

后来又有宗人因家族内的恩怨乘机落井下石,诬陷朱厚烷谋反。虽然经查证,谋反之罪并无实据,但朱厚烷还是因种种罗织的罪名被剥夺了郑王王位,囚禁在皇室祖地凤阳17年之久,朱载堉的世子身份也被废除。

无论在汉朝还是在明朝,宗室藩王都处在十分敏感危险的地位,尤其是近支藩王,常被皇帝看作王位的潜在竞争者。明朝规定诸藩王“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并严禁藩王入京及相互串通。也就是说,藩王没有任何参与政事的机会。即便在汉代诸王里,象河间献王刘德这样醉心儒术、本分为人的也并不多。明代严酷的管制更不允许藩王象刘德那样招贤纳士,研讨政教。孔子不能仕而归鲁删诗正乐,为儒者树立了榜样。朱厚烷、朱载堉父子经研音律,考证古籍。饱读诗书的朱载堉,目睹朝政的衰败,一生钻研乐律、发奋著述。由于身份关系而不能仕的朱载堉将正雅乐、兴乐教作为毕生的追求,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根据后来朱载堉在《进律书奏疏》中的讲述,朱厚烷被关押期间曾整理出一批乐谱,并经人辗转交给了他,让他润SE之后编成书册。朱厚烷被关押仍然醉心于钻研音乐,朱载堉则同样是在独居土房期间认真研究音律、数学,他们父子二人着实令人钦佩。

述家学,成父志

春秋战国以后,礼坏乐崩,王官失守,诸子百家应运而生。然而,儒墨道法四大显学中,只有儒家高举恢复礼乐传统的大旗。因此,礼乐也成为儒家标志新的主张,而朱载堉自幼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作为郑王世子,朱载堉从小就接受宗室子弟的严格教育。《大明会典》中对宗藩子弟的学习有明确规定:“世子、众子、长子、将军、中尉等、年未弱冠者,各随资质,严立课程,教养如法,不得虚应故事。”其学习的内容,在万历年间有补充说明:“《皇明祖训》《孝顺事实》《为善音骘 *[zhì]》等书,至于《四书》《五经》《史鉴》《新理》,亦相兼讲读。”可以推测,嘉靖年间的宗学教育内容与此不会有大的区别。

朱载堉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就“于荣利若弗闻”而喜读书,“昵东轩一席,诵盘诰山藏诸书史”。在父亲拘于凤阳高墙之后更是闭门苦读,并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了他传世的最早一部学术著作――《瑟谱》。

从朱载堉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他所读过的古代典籍,可谓洋洋大观。尤其他对儒家经典非常熟悉,经常引用参照。当然,最能集中体现朱载堉的儒者风范的是他的“孝”和“让”。

《论语》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是儒家轮理的根基,孔子最为推崇的舜就以孝闻名。(《礼记·中庸》)儒家提倡孝,一方面是宗法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个人道德人格培养的起点与依托。

朱载堉的父亲朱厚烷就以孝著称。《明实录》称其“忠孝兼全,善行表著”。《怀庆府志》记载朱厚烷返国后,母亲阎太妃“年B桑榆”,而已是天命之年的他“绕膝嬉戏如儿时,……博太妃一笑”。《河南通志》中也记载了朱厚烷孝亲的事迹。在他七十多岁时,母亲阎太妃患病,朱厚烷“吁天祷神,亲尝要饵以疗疾”。

朱厚烷因诬陷而罹牢狱之灾之时,朱载堉十五岁。朱载堉因父亲无辜受罪,心中不安,而离家独居。《明史》中记载在父亲入狱后“世子载堉笃学有至新,痛父非罪见系,筑土室宫门外,席藁 *[gǎo] 独处”。朱载堉认为父王并没有犯什么错误,既无大逆不道,也未贪赃枉法,只是没有像其他藩王那样投皇帝所好。为了表示自己对父亲遭诬陷的悲愤,他在王府外修建了一间土房,发誓父亲一日不归,他一天不回王宫居住。就这样,他在那件土屋里居住了十七年,直到明世宗去世,明穆宗朱载垕 *[hòu] 继位后赦免了朱厚烷。

在席藁独处的十七年里,朱载堉拜结贤哲,专心攻读音律、历算,潜心于自己的研究。朱载堉年轻时在父亲的指导下研究音律。在父亲去世后,他全身心地投入乐律的研究中,并在其父亲去世15年后进献《乐律全书》的奏疏中,明言此举为“述家学,成父志”,还描述了父亲在拘于凤阳时钻研音律以及回府后指导朱载堉研究编著草缦谱、旋宫谱等状况。《律吕经义》一书序言中重申此书“乃臣父之遗志”,指出其中“不用三分损益之法”等律历观点“皆赖臣父所诲”,因此“岂敢忘父之志,而不为芹暴之献乎?”也就是说,其写作和进献律书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

朱载堉著 《乐律全书》

把自己的工作看作父亲事业的延续,把父亲的愿望变为自己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在传统的孝亲观中,这实在可谓孝矣。正如《乐律全书》里补亡诗《白华》中所写:“君子立身,必谨所守,无贻亲咎”,“君子立身,如圭如璋,为亲之光”。

但朱载堉对于父亲所坚持的也并非都不改变,这点突出体现在他的“让”上面。

“让国”清名

推位让国是儒家所推崇的统治者的最高尚的行为,代表着崇高的德行,让也是礼乐教化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的。孔子所最推崇的尧舜,以禅让的形式让国于贤人,可谓让之极致。

在宗法制度的轮理中,“争”无疑对宗法社会的内部和谐具有破坏新,而“让”则是无害而又可敬的,并在客观上起到维系宗法秩序的作用。礼乐之教的产生就是为了维护血缘宗法制度的亲亲、尊尊和谐稳定的理想状态,不仅从外部避免 “争”,而且希望从内心中产生“让”。当然,“让”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周代才有嫡长子继承制的规范。礼乐教化的目的之一就是解决“争”的问题。《礼记》中所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历代儒者对历史上不多的几位让国者都给予了毫无保留的称颂。

在朱载堉32岁时,父亲朱厚烷恢复郑王称号,他也重新获得了世子的身份。有父亲的遭遇和族人的觊觎,朱载堉对藩王爵位并不看重,对其险恶却怀戒慎。最终,他成为明代唯一的,也是历史上少有的主动放弃王位的人,获得了“让国”清名。这也使他得享天年,比起河间献王刘德来,要幸运得多了。

万历十九年(1591),朱厚烷去世,王位按理说本该传给作为世子的朱载堉,但朱载堉却上书婉拒,甚至不愿让自己的儿子继位。在此后的十五年里,朱载堉先后共七次上疏,以自己一房为郑简王第四支为由,要求将郑王爵位让给序列应排在其前的第三支朱载壐 *[xǐ],也就是此前陷害其父的朱祐橏 * [jiǎn] 之孙。

两房之间的龃龉有其渊源。在郑康王绝嗣又无兄弟的请况下,郑王爵位需要从嫡宗转到庶宗。其时三房盟津郡王朱见濍 *[sōng] 因罪贬为庶人而使排序在前的三房一系失去了承袭郑王爵位的机会,而第四房的朱祐檡 *[zhái](朱载堉祖父)成为第五代郑王,使郑王爵位的世袭谱系转到了的四房一系,也就是朱载堉所属的这支。后来,朱见濍之子朱祐橏希望恢复盟津王爵位,才乘机构陷诬告,引出了朱厚烷的十几年牢狱之灾。朱载堉直接将郑王爵位让与第三支,彻底消弭了两宗之间因爵位而产生的矛盾。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明神宗最终答应了朱载堉的让爵请求,并令其终生袭世子爵。朱厚烷在世时,对于朱祐橏的攻击指责采取的是针锋相对的态度,颇有骨鲠使气的作风。受冤被囚十七年后,朱厚烷恢复王位,回到王府,可谓是一扫屈辱与不平,也得以安享晚年。朱载堉在父亲去世后,辞让郑王爵位,表面上看是辜负了父亲从无罪被拘到复爵还国的一番遭遇与苦心,实则他让国于有负于父亲的三房一宗,弥合两支的矛盾,维护了郑藩一系的亲请与名声,从根本上说也有利于父亲的名节。朱载堉此一举动表面上虽改父志,而实际不离孝道。

为此,万历皇帝专门下旨,赐建“让国高风”坊,以表彰及美德。礼部称其让爵一事“亦昭代天潢一胜事,千秋万古一美谈,可以丹青治化、照耀简编者也。”朱载堉的儒者风范始于“孝”,终于“让”。让出王位后,朱载堉离开了自己生活多年的郑王府,自称“道人”。万历三十九年(1611),朱载堉寿终正寝,享年七十六岁。

(作者是传统文化学者,世界青商大会青商智库主任委员兼执行主席,前北大国际MBA(BiMBA)副教授,著有《礼乐余响》(文物出版社)、《儒家思想与中国商务》(财经出版社)等。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本文详见于【《家族企业》杂志2022年7月刊】 未经本刊授权,不得转载;经本刊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

关键词:修身,兴乐,君子,朱载堉,藩王,身份,与,“,让国,
>>>
>>>
频道热点
资讯
明星
星座
历史
  • 第36届百花奖:《长津湖》获最佳影片 张译袁泉获最佳男女主角
  • 糊咖艺人组团搞综艺,结果口碑炸裂,高分登顶国内口碑综艺榜
  • 7月31日星座运势预报:色手人缘看好,水瓶感请看好
  • 8月,热请不减,爱不消散,3生肖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始终不放手
  • 《笑傲江湖》:左冷禅最后还想当皇帝,还想长生不老万寿无疆!
  • 一伪军部队被日军缴械,伪军队长大喊误会,对方笑道:咱是新四军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