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宋朝已经建立三十多年,前朝的刀光剑影已经伴随着血迹渐渐湮没;乱世凋敝的民生渐渐复苏,如原上的春草,开始焕发出新绿;四海升平,吏治清明,经过宋太祖、宋太宗两代皇帝的励经图治,这个新建立的王朝展现出一幅蒸蒸日上的图景。
但凡一个王朝开始走入盛世,都会出来一批英才。唐代有只活了二十六岁却能写出《滕王阁序》的天才王勃,宋代以文立国,文人士大夫的地位之高前所未有,怎么可能不出现一个神童呢?
这一年,在抚州(今江西抚州),有一位小吏晏固正焦急地等待他的孩子出生。他不过是一个节级,只希望孩子能够平安降生,长大后不至于挨饿受冻就好。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了寂静,孩子诞生了。
孩子名晏殊,字同叔。起这样一个名字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晏殊果然如自己的名字一样,生来就与一般的孩子不同。“七岁能属文”。宋真宗景德初年(1004年),他不过十四岁,曾经做过丞相的张知白在江西做官,晏殊的名声已经在乡间流传得十分广泛了,于是张知白将这个孩子作为神童推荐到朝廷。“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
晏殊谁也没想到,这样的一个行为,举荐的不仅仅是一个神童,而是开启了北宋一朝的文采风流、烂漫华章。
真宗自然是高兴的,这样一位神童的到来,当然是自己和前朝两位皇帝经心治理的结果。于是他召集千余名进士在殿中廷试,其中就有这位年纪幼小的晏殊。晏殊在一群比自己大很多的人当中考试,这本身就足够令人瞩目了,他气定神闲、丝毫没有慌乱紧张,拿着笔很快就写完了卷子,这样更是让真宗对他非常嘉赏,“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而过两天的复试则让真宗对他更为钦佩。复试的诗、赋、论题目晏殊在家自己曾经做过,押对了题,要是放到现在,很多人肯定是内心窃喜,飞快地答完题目。但是晏殊却非常诚实,上奏皇帝,说:“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
这样的晏殊,年少有才学,而且为人诚实正直,真宗决定要选他为后世的宰辅之才。晏殊作为读书人的榜样,此后确实平步青云,从太常寺奉礼郎开始,一直做到相当于宰相的枢密使、参知政事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