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大家最爱说曹草用人唯才啦,然后刘备怎么眼光这么好,这么会看人呐,刘备有无敌的相人之术等等,三国边缘人物孙权反而常被大家忽略,其实孙权更称得上有无敌的相人之术。而且孙权用的人比曹草、刘备可能都还多。
孙权把一大堆流氓变成大将,而且还用得蛮好的。比如像甘宁啊、潘璋啊这种流氓,人家根本就不会用的人。说真的我是觉得曹草不会用潘璋的,所以孙权的用人是很扯的,原本地位低的被他抬上来的人几乎都对,几乎每个都成大器,他用的那些人都比他厉害很多,这也不容易。江东的人才多,你说江东运气好,一堆人才满地捡,真的吗?没有,这是孙权眼光好,可是也被曹草跟刘备的光芒比下去了。
很多人说是孙策留下了很多好东西,孙权是超爽的开局,有江东六郡,有兵有将有周瑜。所以孙策留给他一大笔资产是真的吗?孙策是留给他很多好的,那你有没有想过孙策留给他什么坏的呢?其实孙策有留下宝物给孙权,但他也留给了孙权蛮多的负面能力,跟一些负面的影响。
孙策在位时,过度扩张,打得很快,有些地方其实没有平定,六郡也是不稳定的六郡,而且孙策杀戮很重,到处劫掠,这些都是事实,这些常常都被忽略了。这些都算孙策留下的坏东西,孙权虽然是开局就有一些资产,但是也有很多麻烦的事请要解决。还有一方面就是孙策很强,让他压力很大,这件事一定有,比较像是经神压力。
孙权当初孙策打下的那些地方,在孙策死后,各地也会叛乱呐。江东江南其实是有一些未开发的地区,什么山上的山越啦,然后各地叛乱啦,孙权开局都在做一件事,叫做打山越。所以说在孙策挂了,孙权接班的时候,整个东吴是充满问题的。
在孙策刚去世,东吴的内部也不是很和睦,也有权力的争锋,我们来一个举例,东吴有一个人叫做孙暠,他跟孙策是家族兄弟,他也是孙权的哥哥,他在孙策死了以后,他竟然是想要整兵夺权。那这时候虞翻站出来说,孙策刚他不幸过世,我们应该要同心协力推举孝廉。
这个孝廉就是孙权当时的官职,而孙权当时官很小,你应该听过三国里面动不动就在举孝廉,那孝廉只是每个人当官的第一步而已,这个只是一个小官。所以虞翻说我们现在应该要奉孝廉,奉这个孙权来当家。如果你想要乱来,我就帮孝廉除害。所以虞翻对孙策对孙权都是很忠心的,虽然孙权后来对他不太好。反正虞翻挺身而出,才把这个孙暠给压了下去,不然孙暠是想搞事请的。
你看吧,随便就可以找到一个人是不服孙权的,所以孙策死了以后,他们都是可以威胁到孙权的人了。我们要先把脑中的既定印象抛开。孙权不是天生就是王,我们都觉得刘备是君主,曹草是君主,孙权也是君主。那不是,他刚开始什么都不是,他的地位是受到挑战的,东吴不缺想搞事的人,孙策死的时候,孙权才19岁。他们凭什么听一个19岁的人的话,所以很多人都不服。
孙权在赤壁之战前夕,关于孙刘结盟抗曹,我们平常都只听到说,刘备派诸葛亮出使江东,然后诸葛亮舌战群儒,把大家都说服了。其实这件事请是相辅相成的,我没有说诸葛亮说服这件事不重要,可是孙权在这之前他就派出鲁肃和刘备谈过了,可见这两边的合作是基于都想合作,而不是演义小说中说得好像孙权不太敢打曹草,江东的人都很保守,然后诸葛亮来舌战群儒,把他们都骂一遍,最后才跟周瑜确定要合作的。
其实没有,孙权很早就在布局,如果不是孙权死踩着说我们就是要打曹草,江东的人们是想要投降的,江东的将官们也想要投降。很多人都知道孙策临死前留给孙权一句话叫做“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这句话其实是小说创造的。真实的历史中孙策只做了一件事叫做托孤,他就把孙权托孤给张昭。而且他说:“张昭啊,如果我们家阿权不行的话,你就自己决定大事,你说了算,孙权你可以背着他。”
张昭张昭真的算是跟诸葛亮一样的托孤等级。张昭当时就属于江东的保守派,当然,张昭也不是胆小怕死,他只是觉得打不赢曹草嘛,当时打不赢曹草是合理的,谁会想得到东吴军真的能打败曹草,所以也不要去骂张昭。
孙权是一直都觉得东吴有这个实力,是做好准备,是有机会打的。他也很早就派出鲁肃,所以他的立场是很明确的,如果说孙权是无脑的,只是想打,那这件事不会获得众人认同,这一切正是因为孙权有提前做准备,周瑜为什么可以出动这样的一支水军?也是孙权提早部署,他跟鲁肃早就在准备这件事请了。
鲁肃赤壁之战时,孙权大概27、8岁,你想想看你27岁办得到孙权干的这件事吗?我是自认我办不到。孙权二十几岁做到的事,我真的觉得一般人办不到,所以不要去小看孙权的价值。包括濡须口之战、皖城之战、夷陵之战也都可以看出孙权很聪明,并且还有一定的头脑,甚至可以说是战术头脑,不要觉得他战术就是很烂很笨很不会打仗,他打仗没有这么糟糕的,他是可以在前线指挥作战的人。
孙权孙权晚年是让东吴变得很糟糕,可是他前面把东吴顾得这么好,你要看到他前面这30年让江东稳固的地方,尤其是要回顾一下,孙策刚挂的时候,江东六郡是不稳定的,各地充满危机的,他可以做到这么好,已经是一个神人等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