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29日,北京《晨报》公开了李大钊被害的详请:首登绞刑者,为李大钊。李泰然自若,从容就死……绞了三次,才气绝身亡,整个过程历时28分钟。
就在前一天,在北平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敌人正在给20名革命者拍摄“临刑照”。
拍摄完毕后,刽子手挑衅般地询问:“你们谁先死?”女学生张挹兰首先站出,却被李大钊拦住说:“先生先走才合理”。
在绞刑架下,李大钊整理好衣领,从容说道:“帮我看看,到了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会是个什么样子。”
行刑时,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敌人对他实施的前两次绞刑都未完成。李大钊先生就这样被套上绞绳拉上去,然后又被放下来喘两口气,再重新绑上绞刑架,来回折磨了3次,才咽下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口气。
在建党早期,“南陈北李”两位先生的影响力是差不多的。不过李大钊先生从未担任过党内的具体职务,他的身份是北大教授,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经神领袖。
在特殊的年代里,李大钊没有留下一张与家人的合影。在儿孙辈的心中,他的形象永远是光辉的典范。
当长子李葆华看到苏联档案馆解密的一段关于父亲唯一存世的影像时,忍不住热泪盈眶,这也打开了他尘封数十年的回忆:
1918年,年仅9岁的李葆华被父亲从河北老家接到了北京。他的第一印象是,长着大胡子的父亲是既严肃,又可亲。
在那一年,李大钊除了正常的教学,还积极宣传俄国的“十月革命”,并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庶民的胜利》。
第二年,李大钊与陈独秀一起领导了“五四运动”。可以说,这两年是李先生最为忙碌的年月。
对于子女的教育,他管得不多,他经常对孩子们说:"物理、化学我没学过,所以你们将来做什么我都不会干涉。"
年幼的李葆华记忆中最温馨的时刻是,他得了传染病浑身酸痛,父亲拿来邮票,给他讲解邮票中的历史故事给他转移痛苦。从此以后,李葆华爱上了集邮,这也成为他童年的幸福记忆。
李葆华说:“父亲不会和我们刻意宣讲革命运动,而是在平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想。”
就这样,10余岁的李葆华成了李大钊的“私人通讯员”。父亲不在家时(原因有两个:1、工作忙。2、躲避敌人追捕。),他会整理好全国各地寄来的信件,订阅的革命书刊,然后再转交给父亲。
张作霖占领北平后,李大钊保护大批党员同志离开,自己却坚持留下与军阀作斗争。因奉系军阀多次悬赏通缉抓捕他,李大钊决定将组织领导机关迁入东交民巷使馆区隐藏。
1927年4月6日,由于叛徒李渤海投敌叛变,大批军警直扑东交民巷使馆区,将包含李大钊在内的20余名革命党人逮捕入狱。
被捕的当天,李大钊就被刑讯B供。鉴于自己是共产党的领袖几乎人所共知的事实,他坦然承认反对军阀、拥护农工的政治立场,但对其他党的机密表示一概不知。
张作霖以高官厚禄有使他投降,遭到李大钊的严词拒绝。软的不行,敌人直接以最严酷的刑罚折磨他,李大钊咬紧牙关,以铁骨铮铮、威武不屈应对。
李大钊的影响力太大了,张作霖怕夜长梦多,不顾舆论的反对,立即指示法庭公开宣判其死刑,立即执行。
这才引出文章开头的一幕,李大钊先生从容就义,牺牲时年仅38岁。
父亲被抓后,李葆华躲在学校的老师家中躲过一劫。在得知父亲的死讯后,李葆华悲痛万分。为了摆TUO敌人的追捕,他改名"杨震"前往日本留学。
"918"事变后,李葆华回到国内,投入到抗日战争中,相继担任晋察冀组织部部长等职务。
建国后,李葆华出任水利部副部长、安徽省委书记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等职务。
2005年2月19日,李葆华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这一年,李葆华的儿子李宏塔已经是安徽省民政厅厅长。他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10余年如一日。祖孙三代5口人挤在不到60平的单位宿舍中,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这绝非作秀。
他当了20多年厅级干部,退休时,存款还不到1万元。了解他的同事都知道,李厅长把自己的积蓄都捐了出去,每年"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的名单中,李厅长总是捐得最多的那一个。
2021年6月29日,李宏塔因“忠诚、干净”荣获崇高荣誉"七一勋章"。
李宏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祖父和父亲一直是我的榜样,我觉得做得还远远不够。"
他还表示将把这枚珍贵的勋章送到李大钊纪念馆,以告慰祖父,他的经神会一直传承下去。
如今,距李大钊先生牺牲已经过去90余年。现在的中国早已屹立世界,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
守常先生,感谢您的付出,正是许许多多革命先驱的奋不顾身,才会有今天自信的中国。您的理想已经实现了,现代中国如您所愿,我们替您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