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是武则天最敬重和器重的人,为官期间提拔的几个人,却推翻了武则天。他一生三次做宰相,但总共加起来还不到5年,却是大唐帝国存亡继绝的关键人物。
说起狄仁杰,就会想起电视剧里那个断案如神的狄国老,这事儿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只不过,狄仁杰断案出名的时候,还比较年轻,武则天还只是皇后,估计都对他没印象。
断案这事儿怎么来的呢?
狄仁杰之所以能进入断案这条司法战线工作,得从他最开始的一段经历说起。
他从小家境还不错,官宦之家,人又聪明,所以科举考试一举考中明经科,被任命为汴州通判。
但狄先生明显不懂官场潜规则,上任没多久就把下属给得罪了。
所以在朝廷的黜陟使(考察官员政绩的主管)巡视期间,这位下属诬告狄仁杰贪污腐败。
当时的黜陟使大人接到举报后,立即找来狄仁杰谈话,没想到被他的谈吐惊呆了。
他敏锐地意识到,眼前的这个人绝不会是贪污犯,以此人的见识,将来必成大器!
于是当场释放狄仁杰,临走前还说了这么一句话:
仲尼称观过知仁,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啊!
这位黜陟使回去后向朝廷大力举荐狄仁杰,于是很快,狄仁杰被任命为并州都督府法曹。
从此,狄仁杰的仕途走的很顺,很快就升到大理丞(司法部门主官副职)这个职位。
来到新的岗位,狄仁杰不愧是一代人杰,一年的时间里,便处理掉部门中大量积压的案件。
这些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经他审理后,竟无一人提出异议,狄仁杰这个名字才开始被人知晓。
清朝的时候,有人把他这段经历写成了小说《狄公案》。
到了近代,有个叫高罗佩的外国人读了这本小说后,受到启发,又花十五年时间将狄仁杰的故事加以重构,写成《大唐狄公案》一书。
此后,这本书风靡欧美,受到追捧,狄仁杰因此被西方人誉为中国古代的福尔摩斯。
狄仁杰断案如神的人设就是这么传出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举荐狄仁杰的那位兄台叫阎立本,他画过一幅画叫《步辇图》,现在珍藏于故宫博物院。
所以,断案只是狄仁杰的一小段人生经历!
此时,狄仁杰距离他第一次被武则天注意,还有20多年时间。
这20多年里,狄仁杰主要在地方任职,并没有进入政治舞台的中央。
这个阶段,他是被唐高宗赏识!
但唐高宗李治之所以赏识狄仁杰,并不是因为他断案入神,而是因为两个人。
当时左威卫大将军权善和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了李治他爹唐太宗墓昭陵里的几棵柏树,李治下令处死他们。
但狄仁杰站出来反对,认为他俩不是故意的,所以不应该判死刑。
但李治觉得这事儿十分严重,当场怒气冲冲地表示,今天如果不处死这俩人,就是让我不孝!
不得不说狄仁杰心理素质极好,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说,如果我今天执行了陛下的旨意,就是陷陛下于无道!
同时旁征博引,例举了汉文帝、尧舜等例子来证明自己说得对,皇帝陛下当场被说服。
那俩砍树的仁兄也因此保住新命,而狄仁杰则被皇帝调任御史,留在身边。
御史负责监察百官,狄仁杰到任之后,立即发挥骂人的本事,弹劾了一些违纪官员,这些人都被免职,因此朝廷肃然!
因为表现优异,所以李治决定把狄仁杰放到地方锻炼。
狄仁杰先是在宁州担任刺史,因治理能力极强,政策得当,深受百姓爱戴,还给他立碑勒石。
但很快,他将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打击!
在担任豫州刺史期间,由于越王李贞起兵反抗武则天,被朝廷派出宰相张光辅率兵平乱。
虽然叛乱被平定,但军队却滞留在豫州,似乎没有走的打算。
毕竟大老远赶来,冒着生命危险从事高强度体力活,总得拿点东西才划算呐。
因此不断有军队里的人管地方上要这要那,狄仁杰不仅不予理会,而且还把张宰相怒斥了一顿。
毕竟是宰相大人自己理亏,故而理屈词穷,只得离去,但祸根由此埋下。
张先生作为宰相,肚子里显然是无法撑船的,因此回去直接状告狄仁杰出言不逊、对长官无礼!
所以,狄仁杰很快就挨了处分,被贬官做了复州刺史。
这一去,再归来时,他将走上政治舞台中央!
690年,武则天称帝,狄仁杰因在地方政绩优异,被调任朝廷拜为宰相,而他和武则天之间的缘分也至此开始。
武则天后续之所以十分器重和信任狄仁杰,我们从武周时期几次事件中就能看出。
第一件:君臣对话事件
狄仁杰拜相后,武则天对他说,你在汝南为官时有良好的政绩,但却有人在中伤你,你可知道是谁吗?”
狄仁杰答道:“如果陛下认为臣做错了,臣当改过;如果陛下明白臣并无过错,这是臣的幸运。臣不想知道中伤我的人是谁,还会把他视为我的朋友。”武则天大为叹服。
这是女皇对狄仁杰的第一次产生深刻印象。
这表明狄仁杰不结朋党,身正不怕影子斜,加上他在地方确有不俗政绩,武则天对他认可。
也为接下来在狂风暴雨中保住新命埋下伏笔。
第二件:被诬陷谋反事件
宰相才没干多久,狄仁杰就遭到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被抓紧大狱,同时进去的还有其他几位重量级人物。
作为酷吏,严刑拷打自然是免不了的,一介书生,哪里扛得住?
为了避免被玩儿死,狄仁杰的智慧再次发挥作用。
他干脆直接承认自己谋反,并在《谢死表》罪状上签了字,但这是缓兵之计。
因为招认了,就不用上刑了,直接关了起来。
这时狄仁杰再暗中写下一篇鸣冤书,藏于衣服夹层中。
然后再找到看守,说天气热了,自己进来的时候穿的是棉衣,希望看守能帮他把棉衣送回家,让家人把棉层去掉再送来。
结果他的长子狄光远果然从衣服中发现了那封鸣冤书,经过一番周折送到武则天手中。
狄仁杰很快被女皇召见,得以自辩清白,虽然证明了清白,但也被贬官彭泽县令。
而武承嗣、来俊臣等人不甘心,三番五次要求处死狄仁杰,均被女皇拒绝。
这是武则天第一次对狄仁杰手下留请!
第三件事:狄仁杰二次拜相
696年,契丹作乱,攻陷冀州,河北震动,武则天启用狄仁杰为魏州刺史。
狄仁杰到任之后,安抚百姓,很快稳定了民心,契丹更是不敢贸然来犯,武则天赐他紫袍、龟带,还在袍子上题12个金字,以表彰其忠诚。
因为这次的功劳,狄仁杰第二年便重回朝堂,再度拜相。
第四件事:安定河北
突厥进攻河北,攻陷定州,9月又攻破赵州,狄仁杰才复宰相位,批股还没坐热就再度带兵讨伐突厥。
但当他率领十万兵抵达时,突厥早已打劫完毕而退走,狄仁杰没追的上。
但是经过战火摧残的几大州县,早已是一片狼藉,百姓被杀上万,财产物资更是被劫掠无数。
狄仁杰只能在此收拾残局,他在此赈济百姓,修缮基础设施,让那些被突厥胁迫的百姓回归田园,安定生产,被战火摧残的城市得以重建,百姓安定。
当狄仁杰归来时,武则天称其为“国老”!
同时下令,见皇帝不准他跪拜,还说,见到你跪拜,朕亦身痛!
武则天对他器重至此,原因何在?
我们根据上述事件来分析一下:
总的来看,狄仁杰三次为相,但总的时间加在一起不到五年,武则天对他的认知是逐步积累的。
最开始,狄仁杰第一次拜相时的对话,只是觉得异于常人,到被来俊臣诬陷时表现出的魄力和智慧,让他觉得这是个人才。
但此时还未真正的了解,因此没有痛下杀手。
当狄仁杰在契丹反叛后,应对河北危机时,表现出的魄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武则天认识到这是个能臣,可以重用。
当突厥袭击河北后,武则天基于前一次的表现,给了他最敏感的兵权!
而狄仁杰迅速安定了人心,重建了地方,恢复了生产,被百姓交口称赞时,武则天已经完全相信,此人便是治世之能臣。
自己想要实现天下大治,成就一代女皇的传奇,必须靠此人辅佐!
毕竟来俊臣、武承嗣之辈,搞点酷吏政治,干点特务勾当,充当打手是可以的,但处理军国大事、治理天下,还是得狄仁杰这样的治世之才。
而且狄仁杰虽然心怀大唐,但并不反对武则天。
不反对自己,不结朋党,又是治世之才,这样的人才,正是她最需要的。
为什么又说狄仁杰是大唐帝国继绝存亡的关键人物呢?
这是因为三件事!
第一件,狄仁杰支持李显继承皇位,恢复李唐国号。
他曾经多次在武则天面前维护李显的形象,甚至在武则天纠结于立侄子武承嗣为太子还是立儿子李显为太子时,竭力劝说立李显。
李显在武则天晚年能当上太子,狄仁杰功不可没。
第二件,他提拔了一批忠于大唐的人才。
这批人才里面的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等是神龙政变的核心成员,在他去世后的第五年,五大臣发动神龙政变,B迫武则天退位,还政于李显。
这一切,似乎狄仁杰早就有意在为李唐复辟做人事安排。
第三件事,保全了2个人的新命。
契丹叛乱的始作俑者孙万荣、李尽忠死后,他的部将李楷固、骆务整率部投降,武则天以二人非要等孙万荣死,没了首脑才肯投降,衣杀之。
狄仁杰保下了二人新命,在随后对契丹的作战中,这俩人打仗勇猛,击败契丹余众。
李楷固有个外孙叫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
通过这三件事可以知道,狄仁杰为大唐选用提拔的人才中,一拨人推翻了武则天,帮助李唐复辟,另一个人的外孙帮助大唐平定了安史之乱。
所以说,狄仁杰是大唐帝国存亡继绝的关键人物。
真实的狄仁杰是怎样的呢?
他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狄仁杰当宰相的时候曾经打压排挤另一位宰相娄师德,最后把人挤走了。
而娄师德也并不是什么坏人,还曾经推荐狄仁杰当宰相,但狄仁杰不知请,后来被武则天点破,才感到十分羞愧。
其次,狄仁杰在做魏州刺史时,深得百姓爱戴,还给他立了生祠,却被儿子毁了一世英名。
其子狄景晖后来到魏州任职期间,仗着老爹是宰相,干了不少坏事,搞得怨声载道。
百姓们最后忍无可忍,干脆砸了当初给狄仁杰立的生祠。
这些也是狄仁杰一生中的一些非正面的事请。
但总的来说,狄仁杰是一位心怀百姓,心向大唐但不反对武则天的治世能臣,那些负面的事请也掩盖不了他正面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