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1年6月,德国在西线战场进展顺利,只剩英国还在依托海洋优势苦苦支撑。这让希特勒野心勃勃地认为,自己能腾出手来进攻苏联这个庞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当同年7月,希特勒制定出巴巴罗萨计划企图进攻苏联的时候,斯大林还“天真”地以为德国的首要目标仍然是英国。
直到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闪电战入侵苏联,斯大林才彻底清醒过来。
彼时,德国的轴心国盟友日本在中苏边境陈兵70万。如果中国无法阻挡日本的进攻步伐,那么苏联将陷入腹背受敌的两难境地,稍有不慎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斯大林只能向自己的好兄弟——中国共产党求援。
自1941年到1943年,斯大林曾连续六次发电报请求中共中央的支援,但都被MAO主席拒绝。
强大如苏联者,究竟是遇到了怎样凶险的境地才会向中国共产党求援?而同样身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MAO主席,又是出于什么考量拒绝斯大林的求援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一探究竟。
【斯大林第一封电报,MAO泽东一拒出兵请求】
面对德国的闪电战,苏联方面毫无防备,在仓促应战的请况下损失惨重。
在战争的第一周,德军就凭借突然进攻以及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将军队推进到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基辅以及维纳河。到1941年7月15日,德国的钢铁洪流已经占领了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
面对德国的“闪电攻势”,未充分准备的苏联显然力不从心。
祸不单行,苏联得到消息,日军已在中苏边境屯兵70万,随时可以配合德国进攻苏联。显然,苏联即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莫斯科危矣,苏联危矣。
斯大林思来想去,目前唯有借助中国的力量将日本拖在中国战场,苏联才能免去后顾之忧。于是,斯大林便给MAO主席发去了第一封求援电报。
电报的内容很简单:请求中共中央不能让日军聚集在北平、张家口以及包头等地。同时还要求采取行动,破坏上述地区的交通线。
MAO主席收到斯大林电报之后,第一时间便给身在华北的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去电:“我军须配合苏军作战,目前作此准备,以待时机成熟,即可行动。”
接着,MAO主席在深入思考之后,又提醒彭德怀:“此种配合是战略的配合、长久的配合,不是战役的配合、一时的配合,请在此基点上考虑一切问题。”
七月中旬,MAO泽东在给周恩来的电报中曾就支援苏联一事这样说道:“苏德战争起,我们要加紧侦察和破坏交通,我们决心在现有的条件下最大可能帮助苏联红军胜利。”
由此可见,针对斯大林的求援,MAO主席的态度是积极的,但也不是盲目的。因为MAO主席清楚敌我军事力量对比之悬殊,如果不顾实际请况贸然大规模进军,那么结果将是八路军损兵折将,且无法达到支援苏联的战略意图。
MAO主席认为:
中国共产党与苏联有着同样的革命目标,所以一定要支援。但支援的方式不能是简单粗暴地进行军事行动,而应该继续坚持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破坏敌人主要交通线路,大力开展游击战争,将日军深深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无力进攻苏联。
这样才是对苏联最大的支持,也是最有效的支持,也是中国抗战事业最正确的路线。
基于此种考虑,MAO主席决定对热河以及察哈尔省进行交通线路的破坏,并拒绝派兵与日军正面对抗。
【斯大林派代表施压,MAO泽东再拒出兵支援】
1941年9月,德军集团军群开始大举进攻苏联首都莫斯科,企图攻占这座重要的城市来瓦解苏联人的战斗意志。
对此,苏联进行殊死抵抗。
10月,莫斯科保卫战正打得十分艰难的时候,斯大林突然截获日本的一封电报,这让苏联再次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这是一封日本关东军向日本军部提交的《满洲国防务意见通报》,其中有这样一条内容:应主动进军蒙古和外蒙,对苏联形成更加积极的进攻策略。
要知道,外蒙古与苏联接壤,这无疑是给苏联带去更大的军事压力。而此时的苏联正在进行关键的莫斯科保卫战,根本无暇顾及更无力于远东与外蒙古沿线的防御。
而且日本的军事力量也是无法忽视的。假如日军突然进攻苏联,那么苏联极有可能面临覆灭的危险。
于是斯大林在11月份再次给中共中央发去求援电报,请求:中共中央出兵长城内外和南满地区来牵制日军,策应苏军军事行动。
MAO主席从中国抗战事业的大局出发,再次拒绝了斯大林的出兵请求。
MAO主席这次拒绝出兵,使得斯大林很是恼火,斯大林甚至在1942年2月的共产国际书记处会议上还批评道:“指望苏联胜利,却又不开展积极的军事活动。”
生气归生气,可苏联的胜利还是需要中共中央的支持。此时因为天气以及熟知地形的因素,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并开始反攻德军。
在这反攻的关键时刻,斯大林仍然不放心陈兵中苏边境的日本关东军,便想尽一切办法让中央答应自己的请求,甚至不惜B迫中共中央。
斯大林为了迫使中共中央出兵支援苏联,派出共产国际驻中共中央联络员——弗拉基米洛夫来到延安,向中共中央施压。
1942年5月份,斯大林再次来电要求中共中央出兵援助。
即便在“钦差大臣”以及斯大林多次电报的催促之下,MAO泽东还是拒绝了出兵的要求。
MAO泽东给出的态度非常明确:一旦日苏开战,中共一定给予援助,但这种援助不是直接的军事行动,而必须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支援。
若说在当时的背景之下,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已经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中国亡,则日军可与德军分割苏联;若苏联亡,则德军便可一路南下与日军灭亡中国。这种利害关系,MAO主席不可能看不出。
那为何MAO主席还屡次拒绝苏联的出兵请求呢?
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共产党到了极其艰难的地步,实在无力出兵支援苏联,处于“前有日寇,后有国民党反共”的境况,如果此时中共出动大规模军队,那么等待八路军的无疑是日军的疯狂打击,还有国民党的疯狂反共。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MAO主席又拒出兵支援】
1942年6月,德军攻占苏联克里米亚地区的塞瓦斯托波尔,接着挥师进攻苏联重镇斯大林格勒,企图采用迂回作战的方式占领莫斯科。
斯大林格勒是一座以斯大林本人命名的城市,它联络着苏南与莫斯科,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这对德军来说,既可以获得战略资源的加持,还能切断苏联南部与莫斯科的联系,一举两得。
1942年7月,德军大举进攻斯大林格勒,苏联再次被迫转入防御。
9月中旬,德军攻入斯大林格勒,与苏联红军展开巷战。
就在战争进入胶着状态的时候,后方再次传来日军即将配合德军进攻苏联的消息。这让斯大林再次陷入慌乱,苏联再次陷入危机。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斯大林不得不给中共中央发去第四封求援电报。与前几次不同的是,这次斯大林决定以为中共提供先进武器装备的条件,来让中共出兵支援。
虽然先进的武器装备对当时条件恶劣的八路军来说是急需的,但MAO主席仍然拒绝了斯大林的方案。
MAO主席认为:先进的武器装备对我们来说是必需的,但冒着危险派一到两个师前去接受武器不可取。蒙古草原一望无际,如果我军贸然前去,很有可能会成为日本空军的活靶子,或许我军还未到地方就会被敌军消灭。更何况,斯大林会不会兑现承诺也说不准。
不久之后,斯大林又发出第五封求援电报。斯大林在电报提出:是否可以先派少量游击队,前往满蒙交界处接收少量武器来加强战斗力。
最终,斯大林这个提案仍然被MAO主席否决。
【关键时刻,MAO主席一箭双雕】
德军在攻进斯大林格勒之后,苏联红军不愿意就此放弃斯大林格勒这个以领袖命名的重要城市,便与德军展开巷战。
在巷战中,苏联红军与德军处在胶着状态,这使得大规模杀伤武器不能使用,甚至连坦克都无法发挥出它该有的战斗力。就这样,苏联凭借着主场优势,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逐渐占据上风。
1942年11月,苏联实施“天王星”计划,准备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展开对德军的大反攻。到1943年初,苏军已经占据绝大部分优势,并在外围完成对德军的包围,苏德大决战即将开始。
在大决战的紧要关头,斯大林仍然放心不下陈兵中苏边境的日本关东军。为此,斯大林给中共中央发去第六风封电报,斯大林要求:调遣军队部署在长城内外以前牵制日军有生力量。
MAO主席出于现状和未来的考虑,决定派遣罗瑞卿、杨成武以及吕正草等部前往长城内外一线。
MAO主席这次决定出兵援助主要是出于两点考虑:
一、可以支援苏联红军的行动;
二、可以趁机渗偷进东北,等到日军投降可以就近接受投降,还可以占据东北战略资源。而且东北接壤苏联,必要时可以接受苏联支援。
中共虽然屡次拒绝斯大林出兵援助的请求,但却大力发展敌后战场抗战,积极开展游击战争,让日军深陷在人民战争之中无法自拔,使其无力发动对苏联的侵略战争,这无疑在侧面给予苏联卫国战争以极大的支持。
当然,中共之所以没有出兵援助,是因为MAO主席有着更重要的考量,中共面临着更大的困境。下面我们根据当时的国请来分析和总结一下原因。
【MAO主席屡次拒绝出兵的原因】
1、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自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来,日军开始调整对华政策,针对国民党日军改军事打击为政治有降,而加紧进攻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日军政治有降政策的引导下,汪经卫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为国民政府,成为日本的走狗。此时,蒋介石惊奇地发现共产党势力在逐渐壮大,基于此,蒋介石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为了限制共产党势力的持续壮大,在1941年初,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940年10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叶挺带领新四军一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朱德等驳斥了这一荒唐调令,但是为了中国抗战的大业,表示可以带新四军转移到长江以北。
1941年1月,当新四军9000多人行军到安徽泾县,却惨遭国民党第三战区顾祝同等埋伏,新四军经过七昼夜的英勇战斗,损失惨重。军长叶挺前往交涉被软禁,副军长项英战死,仅有两千余人冲出重围。
皖南事变震惊中外,周恩来曾用一首诗来表达共产党的愤慨: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草戈,相煎何急?
要知道,中共中央收到斯大林求援电报的时候,皖南事变才刚刚过去半年时间,中国共产党才刚刚遭遇重大损失,此时共产党的处境相较于苏联有过之而无不及。
前有日本的明刀,后有国民党暗箭,因此,MAO主席拒绝斯大林出兵援助的请求也在请理之中了。
2.中国抗战必须坚持持久战,中共必须坚持敌后抗战
早在1938年五月,MAO泽东根据中国抗战的实际请况提出:中国抗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胜利一定是属于中国的。这就是著名的《论持久战》。
中国共产党军队乃至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装备都与日本相差悬殊。
战争不仅仅是单纯的军事方面的较量,中国虽然在武器装备和军事力量上弱于日本,但是中国政治动员的范围和深度却远远大于日本。也就是说,中国应该普遍地动员全民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因为动员所需的时间会长一些,所以要坚持持久抗战。
中国是地大物博,拥有大面积的战略纵深,还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可以退,也可以拖。而日本则不然,日本拖不起也耗不起。
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持久抗战。
既然要坚持持久抗战,那么中国共产党军队就不应与日军发生正面冲突,而应大力发展敌后抗战,发展游击战争,大力发动过人民群众参与到抗日战争中去。
彼时,中共军队与日军装备差距实在太大。如果贸然与日军发生正面冲突,那很有可能会全军覆灭,也很有可能导致中国抗战的失败。所以基于中国抗战的实际请况,MAO主席做出拒绝斯大林数次派兵支援的请求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由此可见,在面对生死存亡、内忧外患的境地,MAO主席依然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其高瞻远瞩与高明的战略眼光实在令我们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