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曾国藩的一生,起点极低而抵达的高度极高。他从笨人到圣人,经历五次耻辱,在步步升级、TUO胎换骨的持续奋斗过程中,有着怎样独特的经济生活?
本书首次解读曾国藩的私人账簿和湘军创业的财政密码,详解“最后一个圣人”的收入与支出。从经济角度描摹出曾国藩持续奋斗的升级之道,最终他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从一个天资平庸的普通人成长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完成伦生逆袭。
荐语
这既是一部曾国藩的个人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清政治、社会史。不仅是全面了解曾国藩,也是了解中国传统社会政治运转规律的必读之作。
大家好,我是书森,欢迎来到今天的读书会。相信很多人对曾国藩有所耳闻,他虽然出生在普通家庭,但是却一路逆袭成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在他的倡议下,清王朝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翻译、印刷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因此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的为官之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8岁中进士, 30岁进入翰林院,一直到42岁,他一直是一名京官;从43岁到54岁,他是一位军事领袖,从无到有创建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战;此后一直到他62岁去世,他担任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是当时最具实权和影响力的地方官员。
今天「森财之道」将从这三个阶段来为你解读《曾国藩的经济课》, 在这三个阶段,曾国藩的经济状况不同,遇到的问题不同,处理的方式自然也不同。
而这三个阶段合在一起看,又能回答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当个人的道德追求和周围的环境产生冲突时,曾国藩如何最大限度保持自己的道德标准,又能调动足够多的资源,帮助自己成事的——
入不敷出的京官
曾国藩28岁中进士,30岁进入翰林院,一直到42岁都在京城做官。按理说,能进翰林院的人,放到今天来讲就是经英中的经英,是清王朝的中流砥柱,这样的人是不应该入不敷出的。更何况曾国藩当时的升迁速度可以说是让其他的翰林学士都望尘莫及,十年之中,七次升迁,不到四十岁就已经是正二品的礼部侍郎。
但是在光鲜的外表之下,曾国藩却一直面临一个窘境,那就是缺钱。
曾国藩缺钱到什么程度呢?
41岁的时候,他身兼礼部、工部、兵部、刑部四个侍郎。但是在家书中,曾国藩说自己今年太穷了,要跟弟弟们借二百两银子才能过年。
42岁的时候,曾国藩母亲去世,曾国藩回乡守孝。但是他走的时候,还欠着同僚、好友甚至店铺一大笔钱,直到十年后曾国藩才全部偿还。
为什么曾国藩会这么缺钱呢?其实这跟清朝当时的环境有关。一方面,当时清朝给官员发的薪水实在是太低了;另一方面,在京做官实在是太花钱了。
按清代的规定,官员的官服是要自己买的,而且不同的场合要穿不同的衣服。按照出席场合,可分为朝服和吉服;按季节,可分为冬夏两种;按功用又分为日常服和出行服。在曾国藩30岁的时候,他一年的俸禄是130两,但是光买衣服就花了33两。
不仅衣服费钱,吃饭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要知道清代的京官生活清闲,他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一边读书,一边培养声望。那怎么培养声望呢?靠的就是交朋友,而各种聚会、诗社和宴请,就是结交朋友的好机会。不仅要交新朋友,还要维持和老朋友之间的关系。在曾国藩30岁那年,花在聚会上的钱就有40两。
除此之外住房更是曾国藩的一大笔花销。清朝在住房上也不给官员任何福利,他们需要自己去租房子。虽然可以住小一点的房子,省一点租金,但是为了维持官员的体面,曾国藩租的房子面积不能小,地段也不能差,这样的房子租金自然不低了。30岁那年,曾国藩在租房子上就花了107两。
再来说说出行,这对曾国藩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清朝官员出门都是坐轿子或者坐马车,这就要养轿夫、养马,一年下来出行费用也要51两银子。
除了衣食住行,曾国藩还要买书、补贴老家等,这样算下来仅仅30岁那年,曾国藩的支出就高达605两,而收入却只有130两。
曾国藩入不敷出的生活并不是个例。根据史料,大部分官员都无法维持自己的正常生活。于是很多官员开始谋求灰SE收入,甚至直接贪污。曾国藩在日记里就曾说过这么一件事:他听说有一个同僚帮外省官员办事的时候,收了一个大红包。那天晚上,曾国藩就梦到别人发财了,自己因此羡慕不已。但曾国藩醒了以后,又作了一番自我批评,并把这件事写进日记里警示自己。
虽然曾国藩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但是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曾国藩还是用道德压制了衣望,在肮脏的官场中抵御了有或。
曾国藩湘军时期的经济生活
京官时期,曾国藩就曾立下“不靠做官发财”的铮铮誓言,去有点儿放空炮的意思,因为他想发财也没什么机会,然而创建湘军,他的誓言就要真正受到考验,因为晚清军队的腐败众人皆知。
曾国藩43岁到54岁的时候,就做了一件事:从无到有创建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战。
那个时候,曾国藩经手的军费超过三千万两白银,如果曾国藩稍微有一点贪念,积累个上百万两财富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曾国藩并没有这么做,他不但没有趁机敛财,就连寄给老家的钱都比在京做官的时候还要少,因为他把钱都用来培养湘军了。
那个时候,不仅官员薪水低,官兵的兵饷也低。清代一名绿营兵,平均每月的收入不到二两银子。于是军队中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从上到下都在搞副业。士兵们忙着开茶馆、做买卖,而对训练则是能躲就躲。军官呢,对这样的现象也不加以制止,甚至鼓励士兵外出经商,因为这样军官就能侵吞军饷。然而这样培养出来的军队,注定是不堪一击的。
曾国藩对这样的现象深感痛心,于是他在建立湘军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高士兵的收入。他给一名普通湘军士兵开出的薪水是每月四到六两白银,这比国家正规军的薪水还要高出两倍,甚至高过大多数搞副业的绿营兵。
由于湘军收入的提高,吸引了一大批人报名参军,以至于湘军在招募士兵时,如果想招一千人,往往有上万人来报名。就这样,军队不但兵源充足,而且士兵没有了生活压力,可以专心训练,这就为湘军形成卓越的战斗力打下了基础。
像这样培养出来的湘军,比起当时的八旗兵和绿营兵要优秀得多。与太平天国作战期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清朝一共动用绿营兵将近十万人,军事上没有取得什么成效,花费的军费却高达两千五百一十万两。
而曾国藩的湘军,人数最多时将近十二万人,前后十二年也仅仅花费了朝廷两千九百万两的军费,还大破太平天国。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既清又浊的总督生涯
曾国藩在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这两个帝国最重要的总督位置上一共做了十二年。
这个时期还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克己奉公,行贿受贿”。这两句话放到一起,显得更奇怪了,但是这就是曾国藩当总督时的状态。
不论是两江总督还是直隶总督,都是清朝最具影响力和实权的地方官员。而且因为军功,曾国藩还被封为一等侯、太子太保和大学士,封侯拜相,位极人臣。
可是他的生活却越来越简单,甚至比当京官的时候还要简朴。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日记里记载,他第一次见到曾国藩时,曾国藩穿得非常简朴,帽子和鞋也旧得不行。这个记载还得到了外国人的印证,有史料记录,英国雇佣军统帅戈登与曾国藩会面时,惊讶地发现堂堂总督竟然“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渍。”
在吃的方面,曾国藩更不讲究,赵烈文的日记里记载,他去见曾国藩时,曾国藩正在吃饭,赵烈文看曾国藩菜里既没有机也没有鱼,就问他,有一家店给各个衙门都送火腿,您这里没有吗?曾国藩说,以前有人送,我都不收,慢慢就没人送了。现在就是想喝黄酒,也得上街一斤两斤现买回来。
赵烈文感慨,大清二百年都没有这样的总督衙门。
曾国藩虽然连火腿都不收人家的,但是任总督时却有自己的“小金库”。主要来源是两淮盐运司和上海海关,名义上是上缴的公费。实际上,这就是两个衙门孝敬给两江总督的贿赂。
为什么曾国藩要收受贿赂呢?这是出于两方面的需要。
一方面,是出于日常办公的需要。清代地方总督的权力几乎是一方诸侯,按理说,国家应该给总督设立一个完备的办公机构。可是清代的制度却非常奇怪,总督衙门里,只有总督一个人有编制,领国家工资,其他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总督自己掏腰包来聘请。
比如曾国藩的幕僚,也就是俗话说的师爷。根据史料,曾国藩的主要幕僚就有80多位,幕僚总数更是超过200人,如果再算上更低一级的办事人员,曾国藩任总督时,工作人员超过400人。这些人的工资,都需要曾国藩自己掏钱。
另一面,就是出于办事的需要。京官的花销多,收入低,于是很多京官都想办法捞钱,比如户部官员就想利用曾国藩给湘军报账的机会大赚一笔,谈好八万两的好处费之后,朝廷又下旨,湘军可以不用报账,按理说,这八万两可以省下来,但是曾国藩却坚持,说好的八万两要照给,阎王好见小鬼难搪,毕竟以后还需要和户部打交道。
这就是曾国藩总督时期的复杂形象,对自己,节衣缩食,克己奉公。但是为了推动事请,他也不得不行贿和受贿。
曾国藩的一生可以说既清且浊,浊为表,清为里。
曾国藩的清,从他去世以后,家人的生活也能看出来。曾国藩去世五年后,他的二儿子曾纪鸿因为家人病重缺钱医治,只好托左宗棠向曾国藩的老部下借钱,左宗棠心里不忍自己也拿出三百两银子接济曾纪鸿。向来骄傲的左宗棠,在给家人的信里由衷地感慨,如此一位重臣,他的儿子这样贫困,可见曾国藩的清廉,真是后人的楷模。
可是为什么我们回看清代历史,细数清朝一个个清官时,很少有人能想起曾国藩呢?
因为他的选择,远比做清官更复杂。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像明朝的海瑞一样的清官,不适于参与实际权力运作的,皇帝会把这样的清官当作政治摆设,当作朝廷的装饰,但是清官往往难以实现大的建树。就算皇帝支持,在失衡的制度下,也有一批底层官员只为了钱来办事,反过来,他们也会拼命阻挠清官,这样才能维持让自己获利的潜规则。
曾国藩是一个兼顾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人。他做事不重虚名,重视效果。他知道以一己之力,无法扫除千百年来的陈规陋习,因此,为了完成自己的事业,他也只能一定程度上和势利小人“同流合污”。
努力做事的人,在做事的过程中一定会让人看出软肋。难得的是,曾国藩自己的心没有变化,无论境遇如何,他对于金钱仍一丝不染。
做事的智慧和个人的道德,如何更好地融合,曾国藩给了我们一个值得参考的范例。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读书会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