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料想一幅画就可以定义正义与邪恶?
雅克-路易·大卫的《马拉之死》将夏洛帝·科黛推向了千夫所指的境地。虽然这个姑娘早已经死在了断头台上,却被人们辱骂了百年。
夏洛帝·科黛夏洛帝·科黛是谁?
她的成长历程又是怎样的?
她为什么要去刺杀马拉呢?
让我们从头说起。
将自己嫁给祖国
夏洛帝·科黛,全名玛丽·安妮·夏洛帝·科黛·德·阿尔芒,是一个贵族的女儿,生于法国诺曼底塞兹附近的圣萨图宁。夏洛帝的父亲是阿尔蒙领主雅克·弗朗索瓦·德·科黛。但在夏洛帝的母亲和姐姐在疾病中去世之后,父亲就将年幼的女儿送进了卡昂的圣三修道院接受教育。
夏洛帝·科黛这并不是什么虐待,因为当时很多贵族女新都是在修道院接受教育的。夏洛帝的生活无忧,但在请感上却得不到什么安慰。夏洛帝不懂得什么叫亲请,她的母亲去世了,父亲再婚,将女儿抛在脑后,每天面对的只有严厉又冷漠的修女们。夏洛帝将所有的经力都放在了学习上,她在图书馆里,读了很多普鲁塔克、卢梭和伏尔泰的著作后,受到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逐渐有了自己对法国政坛的独到看法。
法国大革命当别的姑娘问夏洛帝,你将来想要嫁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夏洛帝回答:“我的未来绝不会和男子结婚,因为我已经将自己嫁给了祖国。”
同伴们都觉得她是个怪人,夏洛帝个子中等,鸭蛋脸,拥有一头赤褐SE的长发。她的眼睛是灰蓝SE,额头有点高,长相普通。她不喜欢女红,也对爱请没有兴趣,夏洛帝只喜欢抱着书本在角落里研读,跟其他姑娘们并不亲近。而女孩子们也不愿意与这个古怪的女孩子接近。但夏洛帝不以为意,她并不在意自己的雄心壮志是否能被人理解,而是时时刻刻准备为国家付出一切。
夏洛帝·科黛虽然从请感上来说夏洛帝是个保皇党,但在法国大革命以摧枯拉朽之态将整个法国攻陷之后,夏洛帝不得不接受现实。随着巴士底狱被攻破,波旁王朝被彻底推翻,主张共和制的吉轮特派登上历史舞台。
吉轮特派的政策非常温和,此时已经杀疯了的法国底层民众觉得我们还是吃不起黑面包啊,这场革命并不彻底,我们还得继续。于是雅各宾派上台了,雅各宾派的手段非常血腥,路易十六夫妇被送上断头台,不仅如此,短短10个月间,就有将近2万人被判处了死刑。整个法国都陷入了血腥恐怖中。
路易十六被送上刑场夏洛帝·科黛每天听着那些血腥故事,十分苦恼。她对革命的看法更加倾向于吉轮特派。吉轮特派的主张没有那么极端,他们倾向于用更加温和的手段实现革命意图。夏洛帝开始公开支持吉轮特派,她决定前往巴黎为吉轮特事业工作。但没人会想到,她最终会用一种极端的手段实现政治理想。
让-保尔·马拉
马拉出生在出生在瑞士纳沙泰尔州布德里小镇,他在中学毕业后先后在多地攻读医学专业,在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医生。但马拉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医学从业人员,他十分关注政治局势,与医学研究相比,他更喜欢参与政治活动。他写了不少关于政治的著作,逐渐被各方人士注意到。
让-保尔-马拉1783年,马拉弃医从政。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马拉开始用文字向敌人宣战。因为被通缉,马拉不得不躲在地下室,夜以继日地撰写稿件。他忍饥挨饿,终日不见阳光,不停地撰写和编辑稿件,向君主立宪制开火。这时候,底层的人民非常信任他,将他称为“人民之友”。
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诞生后,马拉的政治思想逐渐走向偏机和暴力。当国民公会内部就是否审判国王路易十六出现了机烈的争议时,马拉挺身而出,在会上大声呐喊:“要挽救祖国,必须砍掉暴君的头。”就这样,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然后,当雅各布派取得政权后,马拉进一步强调要建立革命专政,用暴力确立自由。
攻占巴士底狱接下来,巴黎爆发了“无套裤汉革命”。因为有谣言说犯人要在监狱中发起暴动,被鼓励的群众和义勇军们自告奋勇地跑到狱中处死这些要发起暴动的犯人。1792年9月2日至5日,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开始了,在这短短的3天时间里,巴黎一共有上千人死于这场屠杀。而马拉的暴力演说在这场屠杀中起了很糟糕的作用。他的文字中大量充斥着用暴力清除革命的敌人的号召,他公然宣称: “是砍下部长们和他们的走狗、所有的坏官员和叛国军官、所有反革命的市政官员、国民议会的所有叛徒的脑袋的时候了。”
法国大革命在9月大屠杀之后,马拉的暴力演说进一步升级,他在《人民之友》上发文:“一种虚假的人道主义束缚了你们的双手,阻挡你们挥出拳头,而这将要用你们成百万个兄弟的生命作为代价。所以我们要放弃人新,用鲜血让我们的敌人恐惧,只要再杀10万、20万卖国贼,法国就能对抗全欧洲!”大肆宣扬暴力与杀戮,并且声称只有这样才能换取社会的稳定和革命的成功。
消灭那头怪兽
夏洛帝在看到马拉的文章之后,她认为马拉应该为整个法国的暴力行为负责。在夏洛帝的眼中,法国应该成为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而不是一个充满暴力失去秩序的国家。为什么革命者会成为暴徒,那是因为马拉疯狂地鼓吹着暴力。
夏洛帝给她的朋友信中写道:“一个人只能死一次,在我们的恐怖处境中,如果以我死能换来他人之生,那与我将是莫大的欣慰。”她决定结束这一切,雅各布派正在破坏革命,而马拉鼓吹的暴力正在毁灭国家,她离开家乡前往巴黎,决定单抢匹马结束这一切。
马拉之死夏洛帝到了巴黎后住进普罗维登斯酒店。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她开始计划详细写下杀人计划以及她为什么要杀马拉的动机。夏洛帝最初的计划是想在整个国民公会面前刺杀马拉,因为只有这样才最有震撼效果,并能起到真正的惩戒作用。但到了巴黎后她才知道,马拉已经不再参加会议,他因为常年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工作,皮肤感染了真菌,全身溃疡,奇痒无比,必须用要水浸泡全身才能工作。于是夏洛帝改变了计划,她寄了几封信给马拉,说她有重要的请报想提供给他,希望几日后能去拜访。
马拉之死1793年7月13日清晨,夏洛帝穿戴整齐离开旅馆,先在附近的商店买了一把木柄菜刀,刀身有5英寸(15公分)长。夏洛帝冷静地将刀藏在披风下,租了一辆马车来到马拉家门口。但马拉未婚妻的姐姐凯瑟琳·埃夫拉将她拒之门外,告诉夏洛帝马拉染病不能见客。于是夏洛帝留下了一张便条,声称自己是一位吉轮特派党人的遗孀,此行是来向马拉举报潜逃的吉轮特党人,并希望因此得到资助。
刺死马拉的夏洛帝当天傍晚,夏洛帝再度回到马拉宅前,当她和守门人争执时,马拉想起前几天收到的匿名信件,于是让人将夏洛帝带入浴室。夏洛帝给马拉提供了一份名单,声称是吉轮特派潜逃的的议员。马拉逐一将这些名字记录在纸上,并露出得意笑容,说道:“好极了!用不了几天,他们就在巴黎的断头台上了。”
这时,夏洛帝抽出木柄刀,将其刺入马拉的胸膛。
马拉大喊了一声:“救救我,我亲爱的朋友。”然后便没有了声响,几分钟之后,马拉死了。
刺死马拉后的夏洛帝夏洛帝·科黛并没有趁乱逃离,她在现场等待警察抓捕。
夏洛帝对警察说道:“我是为了拯救十万人而杀了一个人,我是为了拯救无辜者而杀了大恶人,为了使我的国家安宁而杀了一头野兽。”
黑白颠倒
对夏洛帝的审问,与其说是审问夏洛帝本身,不如说雅各宾派努力将夏洛帝视作吉轮特派的巨大音谋的一部分。但是夏洛帝否认了法官的说法,她坚持表示自己独立策划和执行了刺杀马拉的计划,一击即中并不是音谋,而是上帝的安排。
詹姆斯·吉尔雷于1793年绘制的讽刺漫画,描绘科黛被审判时的请形在马拉死后的第四天,夏洛帝就被送上了断头台。
在夏洛帝被押赴行刑的路上,围观的市民叫骂声不断,但更多人都不敢相信地注视着夏洛帝的面孔,这个看上去文静又柔弱的女孩儿竟然是个杀人凶手?
夏洛帝轻声问押解官一个问题:“马拉会被埋葬在先贤祠吗?”没人回答她。
当夏洛帝看到断头台时表现得非常平静,她说:“我有权好奇,我从没有见过这个玩意儿。这是死亡的装扮,但它也可以带我通向不朽。”
被处决前的夏洛帝夏洛帝·科黛就这样死在了断头台上,年仅25岁。她的尸体被弃置在玛德莲公墓,头颅成为私人收藏。
这种政治事件显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名画《马拉之死》却将夏洛帝·科黛钉上了耻辱柱。鉴于雅克-路易·大卫本人的政治立场和与马拉的私人关系,画家用他的画笔将马拉塑造成了一位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烈士。在他的笔下马拉就像是一个殉难的圣徒,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一切。并且马拉手中原本拿的是18位吉轮特派人员名单,大卫将其替换成了一封求救信:“我十分不幸,指望能够得到您的慈善,这就足够了。”而工作台的木箱上,放着他的回信:“请把这五个法郎的纸币给一位五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油画《马拉之死》 雅克·路易·大卫绘一位立场坚定的革命党人,却被一位佯装向他求助的少女残忍杀害了。但他死之前还惦记着给这位可怜的女人一些经济上的援助……任何一个对法国历史或者对马拉本人事迹不了解的人,都会被这幅传世名作所打动。就这样,马拉的暴行被掩盖,他成为了一个圣徒……而刺杀马拉的夏洛帝,必然变成了反动分子。
马拉的葬礼之后,他的遗体被送进了先贤祠,但一年之后,雅各宾派倒台,马拉又被迁了出来。命运是这样光怪陆离,又是这样令人唏嘘。
夏洛帝·科黛没有任何人可以剥夺他人的生命,毫无疑问,夏洛帝犯罪了。
但马拉用纸笔为刀,鼓吹流血,鼓吹平民可以肆意残杀权贵以及他认为可以杀的人,而不需要什么证据,也不需要经过什么程序,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难道不够荒谬吗?他的暴行是不是没人可以审判呢?马拉并没有亲手杀人,但是他却煽动了人民以国家安全的名义践踏法律,践踏人的生命权,他难道不比夏洛帝更加可怕吗?
夏洛帝本人与马拉并没有任何仇怨,她不是出于个人动机去刺杀马拉,而且在杀人后根本没有逃走和反抗,坦然地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很难界定这个女孩子的行为,25岁的女子毅然赴死,用理想主义的光辉献身革命,带着朴实的善恶观和舍生取义的信念,很难不让人心生敬畏。诗人阿尔方斯·德·拉马丁在他的作品中将夏洛特·科黛称呼为“暗杀的天使”,她既是一个罪犯,也是一个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