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崇文街道宋家庄村,有这样一位老人,参加过抗美援朝,经历过928阵地战,记三等功一次;敌人的炮火没能让他屈服,家乡的山水却让他时常牵挂,退伍后,他放弃优渥的转业安置待遇,带领本村村民走出“贫水缺菜”的困境,忘我地投身家乡、为民造福,他就是宋启厚。
电影《英雄儿女》曾风靡全国,把人们带回抗美援朝那段峥嵘岁月。
宋启厚
我是68军202师606团,我在2营4连和6连当卫生员。
宋启厚,1949年入伍,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0月,为了粉碎美军与南韩李伪军的秋季攻势,宋启厚所在的志愿军68军202师606团2营,于金城以南与友军并肩战斗,展开了英勇的阻击战斗。敌人集中了美7师、24师,李伪2师、24师及14个炮兵营,在200辆坦克和大量飞机的掩护下大举进攻。
宋启厚
我们接替的是67军,我们进入了928阵地,血战928,白天是敌人的天下,夜里就是咱们的天下,咱们打的是夜战近战,炮弹掉到战友战壕里,连人也炸飞了。一个连队第二天就剩下60-70人了,敌人还占领的高山,我们都在敌人的半山腰里。
928阵地是一座小山,是主阵地746.5高地唯一屏障,只有扼守住它,才能保证主阵地安全。928阵地上没有坚固的工事,宋启厚和战友们只能靠临时挖成的简单掩体来抗击敌人的冲锋。战壕摧平了,他们边打边修;工事打翻了,跳着弹坑打;肚子饿了,吃口炒面接着打;通信中断了,相互接应着打。
宋启厚
一个炮弹自己也不知道把自己打飞了,就负了伤。
在争夺928阵地的战斗中,宋启厚的连队战友几乎全部牺牲。那年他21岁,是七个幸存者之一。他因负伤进了前方医院,经过医务人员的经心治疗,逐渐好转,又重新踏上战场。至11月7日,在14天的战斗中,2营打退敌人213次进攻,歼敌1200名,宋启厚被记三等功一次。谈起抗美援朝的经历,宋启厚说,有时炸弹就落在身旁不远处,好几次都劫后余生。
宋启厚
那会是“淮阳桥,命难逃”,过那个桥危险得厉害,美国一来就是飞机不是三架、四架,是四、五十架,它就在高空扔炸弹,最后炸得身体都快被埋起来了,侥幸也没有负伤。
1956年宋启厚光荣退伍,回到家乡宋家庄村,他放弃了政府提供的安置就业,主动要求留在条件艰苦的家乡,以和战斗无异的经神,一头扎进家乡的一穷二白,带领村民建设社会主义。而彼时的家乡人民正吃不饱饭,由于缺乏水源,4000多亩地荒废。1957年,担任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的宋启厚,开始为民请“水”。
宋启厚大女儿 宋金梅
当时他就放弃了退伍以后安排的工作,那时安排到孝义人民医院当院长,励志扎根农村,建设宋家庄。
宋启厚
土地多,没水利,吃菜都靠外村买。宋家庄村东门外有沟,就打井,人工打,五、六丈高就见了水。
时任宋家庄村第一生产队队长 任深龄
那会儿都是打人海战,机械少,做啥也是人顶了。
一口井只能勉强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军人气魄的宋启厚又带领四个生产队,在红卫路南、柏榆地等处打了四眼深井,增加了100多亩灌溉土地,彻底解决了宋家庄村多年来“贫水缺菜”的难题。
宋启厚
最后打了五眼井,当时四个生产队,一队一眼,这一眼深井能灌溉面积20多亩。
担任村支书的三十年时间里,村里的大小事务,宋启厚都身体力行、不遗余力。
宋启厚大女儿 宋金梅
我爸爸从小教育我们严格要求自己,以集体为主,个人、小家为辅,把集体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70多年过去了,英雄解甲归田,隐功藏名,但大江日夜流,慷慨歌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