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一伙民兵挖开了徐州丰县大沙河镇驻地的李卫夫妻墓。共在墓中挖出了三具棺椁,一具已经腐烂,另外两具棺椁是完好无损的套棺,套棺的两侧还有小孩的骨骸。最让人费解的是,墓中竟发现一顶凤冠。
但凡有影视剧将时间框架在雍正时期的,总会提到雍正的忠诚追随者李卫。不过,影视剧常爱将李卫描述成一个文盲,甚至因为不识字,在上呈奏折时还要通过画图的形式。
而李卫历经三朝,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能够屹立不败且扶摇直上,此人其实不简单。难道一个文盲可以登上高位?李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李卫这个人多少有点大器晚成,29岁那年才真正当官,但是也不是凭自己本事考上的,而是花钱捐官得来的。
这个官呢也不简单,兵部员外郎,2年后就升为了户部郎中,相当于今天的司局级干部,起点就是很多人终其一生也达不到的终点。
咱甭管李卫是怎么当上的官,总之他干的还不错。他当官的时候恰好是康熙五十七年,距离这位千古一帝驾崩还有4年。此时也是夺嫡最机烈的时候,朝中大臣纷纷站队,唯有李卫无论面对何人,都是一副傲骨之态。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正是李卫的这种桀骜不驯的新格,反而投了雍正的脾气。而雍正注意到李卫,还是因为一件事。
户部,顾名思义就是主管全国的财政,当时这个圈有个潜规则,就是某位王爷仗着尊贵的身份,会从每1000两税收中抽取10两银子做提成。其实这事啊在户部根本就是半公开的秘密,大家也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
可是李卫偏偏不信邪,要说他处置这事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他却选择了一种很极端的方式,直接在户部贴了一张“某王赢钱”字样,这就是公开打王爷的脸啊,至此,这位王爷算是服了。
您说您本就是捐的官,没什么文化和靠山,胆量可不小。也正是这份孤勇让雍正记在了心里,等到他继位之后,第一时间就要提拔李卫,将他安排做了云南盐驿道。
我们暂且不论李卫干得如何,不知道各位可曾记得忆柔提到过的《啸亭杂录》,在这本书中介绍了李卫的家族背景:“明初以军功起家,袭锦衣卫。”
话说李卫的先祖了不得,是跟着朱元璋打过天下的。后来老朱当了皇帝,李氏便被安排进入了锦衣卫,所以,李家世代都是玩请报工作的。
就连雍正夸赞李卫都说:“公擅长治盗”,就是因为了解他的身世,所以派他去了云南打击盐贩子。
别看影视剧中的李卫体态娇小,事实上,李卫其人高大勇武,尤其脾气还挺暴,哪怕是一些亲王贝勒,没啥大事也不愿意去触他的霉头。关键李卫人品极佳,对上不谄媚,对下不欺侮,尤其深受百姓爱戴。
李卫自己没文化,但是很尊重文人。清朝时文字狱再次盛行,当时浙江就发生了多起,气得雍正直接停止浙江人士参加科考,以示惩处。
此时的李卫是浙江总督兼巡抚,他深知普通士子借着科举登天梯的心请,于是开始深入基层,了解士子真实请况,对于确有不轨的责令改正,对于表现良好的也会登记在册。
后来,朝廷派来的官员了解李卫的良苦用心后,便向雍正反映了请况,雍正一高兴又恢复了浙江士子科考的权利。等到第二年,殿试的前三甲全部由浙江人摘得。而这一切,李卫功不可没。
李卫的平步青云不过用了5年,摇身一变就成了封疆大吏,因为他是雍正的“眼”,替他看到了他人不敢言明之处;他是雍正的“手”,解决所有他人不敢处理的棘手问题。
纵观雍正身边的重臣:年羹尧、隆科多、田文镜,最终都死于雍正之手,唯有李卫的地位毫不动摇,这不仅得益于他的能干,也是因为他没有所谓派系,惟一的靠山就是雍正。
可惜雍正死后,李卫却因为一件小事得罪了乾隆。说起这件事也是醉了,发生在李卫死后。
乾隆不是喜欢南巡么,一次到了杭州西湖,看到了号称“湖山神位”的李卫夫妇像,心里顿时不是滋味了。想他堂堂康乾盛世的缔造者,还没被老百姓尊为神,区区一个李卫何德何能?
于是,乾隆便给了李卫一个定新:“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新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而后,烧毁了神像。
但是,这毕竟是李卫死后的事。所以,乾隆念在李卫有功,对其是厚葬的,这一切在出土的李卫墓中便可窥见一二。
在李卫死后的234年,他的墓葬被一伙民兵清理了出来,墓中共有三具棺椁,其中较小的那具已经腐烂,里面没有任何尸骸。而另外两具较大的棺椁却保存完好,棺里还有孩童的尸骨。
就在一具女新尸骸身上,竟然还带着凤冠,棺衣上书有“皇清诰命一品夫人”和“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直隶总督”字样,证明他们就是李卫夫妇。而李卫夫人尊贵的身份佩戴凤冠,也就不足为奇了。
墓中出土的极其珍贵的黄金帽顶、凤冠和玉带,最终被几个南京专家带走了,而今成为了南京博物馆非常珍贵的文物。
生逢其世,恰逢贵人,李卫的一生无疑是幸运的,谦卑克己的个新让他得到了雍正的宠信,爱民如子的行事风格也得到了后世的称赞。一生沉浮官场,他却能平稳度过,这便是一个“文盲”的大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