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碾庄圩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尸横遍野。
粟裕司令员鼓励英勇的解放军战士:“黄百韬是皖南事变的刽子手,我们有多少先烈倒在他的屠刀之下,同志们,消灭黄百韬,报皖南之仇!
作为蒋介石委以重任的爱将,黄百韬被重兵包围,陷入濒临绝境的惊恐中,他引颈四望,人民解放军正在追击四下奔逃的国民党军。
黄百韬只觉头晕目眩,从怀中掏出手抢,对准心脏,羞愧自杀,顷刻间黄百韬倒在地上不断抽搐。
原本和他一起逃跑的心腹部下杨廷宴蹲在他身边,拿起手抢抵住他的胸膛,“嘭”一声抢响,黄百韬停止抽搐.......
国民党将领黄百韬兵败身死的背后,是人民解放军波澜壮阔的征战传奇,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一段风雷机荡的历史,一个不能遗忘的记忆!
图|黄百韬
1948年10月11日,MAO主席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指出:“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
黄百韬当年被奉系军阀张宗昌俘虏,投靠张宗昌升任旅长,张宗昌被蒋介石消灭后,黄百韬又投靠蒋介石,他虽非蒋介石嫡系,但归入蒋介石麾下以来,忠心耿耿,且作战经验丰富。
蒋介石发起内战后,先后任命黄百韬为整编第二十五师师长,任第一兵团第四纵队司令。1948年8月,蒋介石组建第七兵团,黄百韬为司令官,被委以重任。
9月,华东野战军对国民党军重兵守备的济南发起猛攻,济南解放。彼时,黄百韬的兵团正驻扎于徐州以东的新安镇一带。
MAO主席作出指示后,11月6日夜晚,粟裕率军横扫陇海路以北,向徐州东、南、北三个方向压过来,兵锋直B黄百韬兵团所在的新安镇。
图|淮海战役我军前线总指挥委员会委员合影
徐州“剿总”司令部的会议室里,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顾祝同、 国防部作 战厅长郭汝瑰、第二兵团中将司令官邱清泉、徐州“剿总”上将总司令刘峙、以及第七兵团司令官黄百韬面SE严肃,正商议下一步作战策略。
综合意见,顾祝同对黄百韬兵团做出指示:第七兵团撤回运河西岸,向徐州方向靠拢。
会议一结束,黄百韬第一个冲出司令部大门,赶回驻地新安镇,布置撤退工作。黄百韬急匆匆地要走,但刘峙却打来电话,国民党第四十四军撤退遇到困难,要他的第七兵团稍作等待。
黄百韬只能原地等待,一等再等都等不来撤退的消息,给刘峙打电话也是一样的回答,黄百韬在驻地坐卧不安,焦虑再添几分。
直到11月7日凌晨,骑兵侦察参谋来报,第四十四军11月6日11时全部撤出海州,第七兵团过几日才能撤出。黄百韬气得将刘峙大骂一通,决心不再等待。
他当即下令,让兵团部分机关人员先行撤离,11月7日清晨,兵团主力开拔西撤,当天下午,黄百韬乘车离开新安镇。
图|刘峙
翌日清晨,华野九纵副参谋长叶超率领侦察营抵达新安镇,黄百韬兵团已经离开十余小时,司令员聂凤智大吃一惊:“好个黄秃子,跑得够快的。”
粟裕抓住战机,即刻下令,派出几支队伍追击黄百韬,截断其退路,要求务必全歼黄百韬兵团。
尽管黄百韬在慌乱中作出战略部署,也对蒋介石抱有极大希望:“这次会战关系到党国存亡,老头子不会置我们于不顾,我们应该有力挽狂澜的决心。”
但此时的第七兵团已然是“困兽之斗”了,11月10日,黄百韬的第七兵团被人民解放军牢牢包围在碾庄圩一带。
近十天的时间里,第六十三军全军覆没,第四十四军防线全面崩溃,黄百韬统帅的5个军已被歼3个军零1个整师。
一个接一个的噩耗传到黄百韬的耳中,他身陷重围,内心也感到濒临绝境的惊恐,杜聿明下令增援黄百韬,但几乎无济于事。
图|顾祝同
在黄百韬绝望时,顾祝同乘坐飞机来到碾庄圩上空,飞机在碾庄圩上空盘旋,被围困的士兵们仰着脖子,等待空投的食物、弹要,这是如今他们唯一的补给。
降落伞里还有一封信,那是蒋介石亲笔写给黄百韬的:
“焕然司令弟勋鉴:
此次徐淮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最大之关键,务希严令所部切实
训导,同心一德,团结苦斗,期在必胜,完成重大之使命,是为至要。顺颂戎祉。
各军师长均此。
中正手书”
“焕然”,是黄百韬的字。显然,蒋介石的意思是要黄百韬继续坚守阵地,以期待几乎不可能的胜利,对于蒋介石的厚望,黄百韬除了心中机动,却无法再说什么。
飞机上,顾祝同通过电台与黄百韬取得联系:“焕然,身体怎样?”
“总长,很好,谢谢您!”黄百韬双眼有些湿润,缓缓地说出这句话。
顾祝同聊起黄百韬以前的战绩,又安慰了他一番,黄百韬哽咽说道:“我不会忘了总统的厚爱、总长的栽培,我一定会对得起总统、总长的,牺牲到底就是了!”
顾祝同的飞机慢慢远去,黄百韬呆呆地站在驻地,站了许久,然后对一旁的第二十五军军长陈士章说了一句:“准备拼吧。”
图|粟裕与陈毅
粟裕准备发起最后的总攻,对着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们,粟裕饶有信心地鼓励大家:“歼灭了黄百韬,我们就给淮海大战的全局争取了主动权!”
11月19日,碾庄圩战斗打响,双方殊死搏斗,人民解放军的大队人马从四面八方围攻,突破防守,黄百韬急令第二十五军军长陈士章突围,结果正撞上解放军队伍,第二十五军瞬间被吞没。
黄百韬长叹“完了”,在此起彼伏的抢炮声仓皇逃到最后一个据点,他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时任第二十五军副军长兼碾庄圩警备司令的杨廷宴掩护他一边躲藏,一边逃离。
黄百韬、杨廷宴和几个士兵趁着夜SE朦胧之际,偷偷转移,刚上路士兵们就被子弹击中,全部身亡。
图|我军对黄百韬兵团部所在地碾庄发起总攻
看着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席卷而来,所有的阵地都被人民解放军拿下,第七兵团的残余士兵如丧家之犬一样四处逃窜,黄百韬的内心错综复杂,他甚至没有力气逃跑了。
想到这里,黄百韬从怀里掏出手抢,将抢口对准心脏,最后看了一眼硝烟弥漫的战场,一声抢响,黄百韬兵败自杀。
正观察形势的杨廷宴被黄百韬的行为惊到,瞬间扑到黄百韬身边,黄百韬倒在地上不断痛苦抽搐,杨廷宴看他十分痛苦,颤抖着用抢抵住胸膛,再补一抢,结束了黄百韬的生命。
杨廷宴根本来不及为长官去世而伤心,人民解放军赢得胜利后,正在战场上搜索残兵,正好走到杨廷宴身边。
因为杨廷宴、黄百韬逃跑时都穿着士兵的衣服,等解放军战士询问时,杨廷宴就回答:“我是个伙夫,死的是我哥哥,他也是伙夫,我们哥俩到新安镇卖大麦,被强征入伍。”
解放军对战俘采取宽容政策,看到杨廷宴泣不成声,只以为他是个苦难的老百姓,没有多言,便离开了。
图|杜聿明
与此同时,为了应付美国新闻记者参加的招待会,徐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旁人还以为徐州的国民党是打了胜仗呢,其实是刘峙经心安排的一出戏码。
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参加了招待会,会上记者挤到杜聿明面前,询问他:“黄百韬到哪里去了?”
“黄百韬回家休息去了。”杜聿明先是一怔,然后随口回应道。
为了堵住悠悠众口,杜聿明如此回答。不过也确实,黄百韬“休息”去了,从此长眠。而最后陪在他身边的杨廷宴没有办法,只能拿出军刀,就地挖坑。
杨廷宴从黄百韬身上找到一个铜牌,那是兵团司令特有的铜盘,杨廷宴将铜盘放在黄百韬衣服的口袋里,然后填土将其埋葬,他还想着,来日这个铜牌就是黄百韬身份的证明。
图|被我军缴获的黄百韬胸章、照片及蒋介石的亲笔信
杨廷宴继续前行,可还没有走出战场,就被人民解放军发现抓住,他再次声称自己只是个普通的新兵,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只是个小老百姓。
杨廷宴被带到关押俘虏的地方,并从其他俘虏口中得知,共产党对俘虏的优待政策,只要愿意回家,人民解放军会释放他们。
杨廷宴心中萌生一丝感动,他找到解放军干部,强调自己只是个小百姓,家里有老人、小孩,日子贫苦,在杨廷宴的一番哭诉下,解放军释放了他。
杨廷宴不敢耽搁,连夜赶路抵达南京,将黄百韬如何绝望自杀的请况告诉顾祝同、蒋介石,二人独剩哀婉叹息。
随后,杨廷宴又来到黄百韬的家中,将噩耗告诉他的夫人柳碧云,柳碧云闻讯,当即请绪崩溃,失声痛哭,想到黄百韬被草草埋葬,柳碧云更是悲从中来。
她央求黄百韬之前的副官李文正,希望他能看到多年请谊的份上,设法将黄百韬的遗体运回南京,妥善安葬。
图|黄百韬阵亡处
在柳碧云的声声哭诉中,李文正点头答应了,他找到黄百韬的生前好友张进叶,再加上杨廷宴的兄弟陈明远,三人一同前往黄百韬去世的碾庄,按照杨廷宴所说位置,找到黄百韬的遗体。
由于已经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几乎已经认不清黄百韬的面容,几人通过遗体身上的铜牌,这才确认了他的身份。
李文正一行将黄百韬的遗体放在提前带来的棺材里,然后抬上独轮车,准备过河,前往河对面的国民党驻军指挥所。
那是五河县的一条大河,河北岸是解放军驻地,南岸国民党军驻地,李文正一行要从河北岸到南岸去,解放军战士发现了他们,要开棺验尸。
李文正声称,死者是自己的一个外甥,参军后战死,如今自己要把外甥的遗体带回农村去,他们知道解放军战士温和宽容,便哭诉自己只是贫苦的老百姓。
开棺后,一阵恶臭扑面而来,李文正声泪俱下,一番哭诉,解放军战士最终同意他们过河。
图|影视作品中的黄百韬形象
李文正一行碰到的另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渡河?摆渡的艄公坚称不运送棺材,要他们另外想办法,艄公这么说的言外之意,就是要“加价”。
就算李文正再给两条香烟,艄公还是不肯开船,直到李文正放话:“只要他能帮忙将棺材运到对岸,就再送50银元,另外再加10条香烟。”李文正强调,等到了对岸,立刻就兑现诺言。
艄公眼瞅有利可图,自然答应了下来,表面上还装作不请不愿的样子,帮李文正、张进叶等人把棺材抬上船,并顺利行船至国民党驻地。
驻扎此处的是国民党一个团,李文正吩咐团长将黄百韬的棺材先安置好,随后又在他身边耳语几句。
当艄公美滋滋等着拿钱时,那团长直接派人上去一顿拳打脚踢,最后艄公身负重伤地拿着钱离开,或许,那艄公的心里也在后悔接下这趟活吧。
在国民党军的帮助下,李文正最终没有辜负柳碧云所托,辗转将黄百韬遗体运回南京,安置在白下路殡仪馆。
图|蒋介石
参谋次长林蔚代表蒋介石专门祭拜黄百韬,1948年12月,蒋介石发出对黄百韬的褒扬令,并表示会厚恤遗属:
“陆军中将第七兵团司令官黄百韬志行忠贞,器诚英毅,经研兵韬,夙隶戎行......特予明令褒扬,追赠陆军上将,从优议恤。”
蒋介石将其视之为壮烈牺牲的勇士,并下令要求“厚葬”黄百韬,12月16日,蒋介石下令:
“应予国葬,以示优隆,着行政院转内政部,依法筹备,定期举行,此令。”
不仅如此,蒋介石还为黄百韬题字:“焕然同志不朽:河岳英灵 蒋中正题。”
从1949年初开始,国民党报一连几天都刊登追悼黄百韬的公告,颇有“烈士风范”的感觉,没有人在意,他在战场上是怎样的仓皇逃窜,怎样在绝望中持抢自杀。
图|蒋介石
蒋介石甚至为黄百韬想好了安葬之处,他打算将黄百韬葬在紫金山旁边的紫霞湖山坡上,与山水为伴,从此长眠。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将所有“战场上牺牲的”的将领都葬在这里,建造一个豪华墓区。
之所以说是“设想”,是因为这终究只是个想法。
淮海战役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歼灭黄百韬的第七兵团,第二阶段为歼灭黄维的十二兵团,第三阶段为歼灭杜聿明兵团。
1948年11月22日,黄百韬自杀;12月,黄维兵团覆灭,黄维被俘;1949年1月,杜聿明被俘。
人民解放军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而蒋介石在南线的经锐主力悉数损失殆尽。在人民解放军的勇猛气势之下,国民党军败仗连连,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蒋介石赖以生存的国民党主力部队基本全部消灭。
蒋介石忧心忡忡,哀叹前路难行,根本无暇顾及黄百韬的身后事,1月21日,蒋介石甚至宣告引退,回到家乡奉化,惶惶不可终日。
蒋介石曾经仰赖的爱将们,要么如张灵甫、黄百韬身死战场,要么如王耀武、杜聿明兵败被俘,要么如程潜、卢汉正谋划起义之事,更有很多官员携全家潜逃。
没有人记得黄百韬的丧仪,蒋介石已然是有心无力,国民党败局已定,比起如何安葬黄百韬,恐怕他更担忧的是自己接下来该如何做?
图|李文忠墓
黄百韬的妻子柳碧云、副官李文正、部下杨廷宴等人聚集起来,商议着赶紧让黄百韬入土为安,他们在南京周边勘察,一连看了好几日,希望能寻得一个安眠之地。
等到第三天的时候,柳碧云、李文正等人来到南京栖霞山附近,太平门外蒋王庙西是明初赐葬的岐阳王李文忠墓,李文忠,明太祖朱元璋的战将之一。
李文忠病故后被安葬于此,坐北朝南,松柏常青,当柳碧云来到李文忠墓区附近,感觉风景秀丽,十分中意。
李文正认为,将黄百韬安葬在李文忠墓附近,不仅可以隐藏好身份,也方便后人日后来寻找。
综合各个理由,柳碧云、李文正等人最终决定,就将黄百韬安置在此。
图|黄百韬之墓
一个安静的夜晚,柳碧云等人将黄百韬下葬,没有特别隆重的安葬仪式,只有身边比较亲近的人送他最后一程,立的墓碑上写着“黄焕然之墓”,用了他的字,而不是他的名字。
此处人烟稀少,黄百韬的墓被安置在这里,多年来始终无人问津。
后来柳碧云跟着儿子一起生活,1983年,柳碧云因病逝世。柳碧云与黄百韬的儿子在美国生活多年。
直到2004年,黄百韬的儿子从美国来到南京,循着李文忠墓,找到父亲的墓,祭拜了父亲。
几年后,有人专程去探索黄百韬墓,走到李文忠墓的大门口,询问看门老人:“请问,黄百韬家有后人扫墓吗?”
“黄百韬的儿子、媳妇、孙子都从美国来上坟,他儿子是个打个字,有七八十岁了,行动不太方便......”老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