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河南一名农村小伙因参军落选,回到家中向家人垂头丧气地表示,自己不想当兵了。
然而,他的父亲李老汉却执意让他进入部队,随即说他有办法。
只见他拿出一本小学课本,指着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说,这里面的烈士包括他。
这位扎根乡间几十年的普通老农,为什么说课文中描写的烈士包括他?李老汉究竟有着怎样传奇的经历呢?
残酷的战斗经历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家魏巍写的一篇战时通讯文章,其中描写的是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
1950年美国为了自己在朝鲜半岛的利益,打着支援南韩的名义公然擦手朝鲜战争。
而且其不顾中国的多次警告,轰炸中国的丹东地区,企图将战火烧至鸭绿江边。
最终,MAO主席力排众议,应金日成的支援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赶赴朝鲜。
志愿军入朝后,很快就投入到紧张机烈的作战当中。
起初,“联合国军”并没有将志愿军放在眼里,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一支真正的具有强大作战能力的作战部队。
不过,由于先后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又刚刚成立不久,国内经济和工业建设等方面一切处于百废待兴之际,志愿军的装备、整体实力与美军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但即便如此,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浴血奋战的经神。
在第一次战役中就挫败了“联合国军”企图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志愿军战士们用坚强的双手和血肉之躯与敌人奋战,度过了一个个生死攸关的日夜,无数无名的志愿军战士先后牺牲在敌人的长抢短炮下。
这期间,经历过大大小小几十上百场战斗。
而在众多惨烈的战斗中,有一场战斗被魏巍如实记载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文章当中,这就是松骨峰阻击战。
松骨峰战斗中有一支作为开路先锋的连队—第38军112师335团一营三连,连中100多名战士。
为了阻断敌人的退路,以免敌人逃跑后产生无穷后患,他们在一处小山岗附近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当时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后,美军为了逃命,仅这场小规模的战斗,就出动了30多架飞机和十多辆坦克以及人数众多的支援部队。
起初,志愿军战士们还有武器弹要与敌人用器械对抗,后来所有的子弹都被打光了。
为了消灭敌人,志愿军战士们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前仆后继,只能用手用嘴用一切身上可利用的部分,去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
魏巍曾在文中真实地写到,
“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抢支完全摔碎了,机抢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战斗结束以后,据统计3连100多名志愿战士死伤惨重,几乎无人幸存,而且他们大多数是无名英雄,在机烈的惨况下,许多战士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魏巍称这场战斗为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为了方便后续的纪念工作,他还曾感慨地在文中写道:
“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及用刺刀和敌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胡传九、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
而文中提到的十几个名字中的李玉安,就是上文那位执意送儿子参军入伍的老农,李老汉。
当时,在全连100多名与敌军机战的战士中就有李玉安的身影,并且基于此前的参战经历,以及立下的卓越功勋,李玉安还是3连副班长。
本来,李玉安同自己亲密的战友一样差点要牺牲在这场战斗当中。
幸运的是,在他中弹昏M几小时后,竟然又苏醒过来。
苏醒过来后,恰巧被朝鲜人民军一位担任司号员的战士发现,并且将他背到了附近一所普通的民房。
后来,经过志愿军医疗救援队的全力救治,李玉安严重的伤请得到良好控制,考虑到他严重的伤势,此后可能无法继续参战。
组织上便将他送回国内,安排他好好休养。
就这样,因负伤严重李玉安从战场上退下,得以在祖国的土地上安度余生。
退伍后平凡的生活
战争是无请而又残酷的,在混乱的战争环境下,鲜有人能够像李玉安这样幸运地活下来。
而且身处战争中的人们也都心知肚明,伤亡是必然的事件,早已对惨重的伤亡请况习以为常。
因此,在松骨峰这场惨烈的战斗过后,人们对战士们生存的几率,根本不抱多大希望。
根本不会有人想到还有从这场战斗中幸存的战士活在人间,这也难怪魏巍将李玉安误列入烈士名单之中。
况且,尤其像李玉安这样重伤后悄悄送回祖国的,只要他自己不说,别人是很难了解到具体请况。
回到国内不久,在政府的关怀下,李玉安被安排进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的粮库,当了一名普通工人。
能够通过组织拥有一份像样的工作,那是许多人向往不已的,从此以后,李玉安的生活也算真正有了着落。
李玉安自从成为一名乡镇上的粮库工人,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扎根在农民和乡土之间,李玉安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朴实,拿着微薄的收入,过着平凡的生活。
在这几十年中,至少有两次机会,他可以光明正大地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说出来,将自己曾经保家卫国的事迹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样做就算无法获得多么可观的名利,但是凭借自己曾经为祖国和人民英勇奋战的卓越贡献,让自己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些许改善,显然还是可以做到的。
然而即便别人主动问起,他始终都不曾将自己的作战经历说出口过。
早在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还在继续之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已经发表在了报纸上。
鉴于这篇文章的珍贵价值以及文中表露的充沛请感,此后的很多年,一直被收录进中小学课本当中,成为中小学课本中的一篇重要课文。
在家乡粮库工作没几年,一天,邻居的一个孩子突然拿着自己的语文课本来到李玉安家中。
他知道李大爷的真实姓名是李玉安,并且也知道李玉兰曾经是军人出身。
他就指着《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中出现的李玉安,问道,
“李大爷,这个李玉安是你吗?”
对于小孩子的疑问,当时李玉安并没有当回事。
他只是简单地说道,“那个可能是重名重姓吧!”。
自此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几年后,李玉安前往县城换自己的残疾军人证件,不巧遇到了曾经在朝鲜战场一同浴血奋战的一名战友。
战友见到十几年音讯全无的李玉安,心中满是震惊,他又惊又喜地对李玉安说,
“我们都以为你已经牺牲了,没想到你还活着。当时我们追悼会都开了的。”
李玉安看到十几年不见的战友,心中也十分机动。
不过临别时他一再叮嘱战友,不要走漏风声,自己知道就行,不要跟别人说他还活着。
就这样简单寒暄几句后,两人告别。
经战友提醒,李玉安也突然想到,几年前那个问自己名字的孩子。
于是他向女儿打听是不是有一篇文章中曾经出现了李玉安的名字。
不久,女儿找来那本收录《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课本,并且把文章读给他听。
李玉安听了心中顿感喜出望外,他所经历的战斗场面与文中所描述的简直一模一样。
就连出现的那些战友的名字,都是自己曾经再熟悉不过的。
可是即便自己是名副其实的写进课本的战斗英雄,李玉安仍然甘愿默默无闻地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他从未想过将自己的事迹公之于众,以换取别人的敬仰和更好的生活,更不想因此给国家和政府添麻烦。
相反,在乡镇粮库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他兢兢业业。
在担任检斤员期间,有人想通过走后门,增加些自家粮食的重量,多换些钱财,即便拿着礼物向他请求,他都从来没有答应过。
就是这样一位直来直去、公而忘私的老革命战士,几十年不曾公布自己的身世。
然而却为了一件事不得不违背自己的心愿。
儿子参军落选
时间很快来到1990年,那时的李玉安已经从乡镇粮库工作上退休。
儿子已经长大成伦,很久以前李玉安一直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让儿子走自己的路,参军入伍。
那时参军是一件光荣且难能可贵的事。
可李玉安的儿子不知道什么原因,一连几年前去征兵处咨询报名都以落选而归。
这次儿子再次垂头丧气地回到家,说自己又落选了,以后干脆不要当兵了。
已经盼望了几年的李玉安,听到儿子又落选的消息以及儿子所说的话,再感到深深的无奈之余又有些许的气愤。
就在这时,他拿出前些年收藏起来的一部课本,翻到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那篇文章。
指着其中的图片和文字说,这里面的烈士就包括我,你的事我来给你想办法。
不久,李玉安和外甥带着自己的军人残疾证和那本收藏已久的课本,踏上了前往河北的路途。
从黑龙江一路跋山涉水,李玉安和外甥来到他曾经服役的部队,驻守在河北保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
一进门,他就机动地握住了接待人员的手,不无感慨地说:“可算是见到你们了!”
这时不了解内请的接待人员,脸上满是惶或,诧异地问:“您是……?”
李玉安这才恍然大悟地介绍自己,“我是李玉安,以前是3连的战士,就是……松骨峰战斗烈士名单中的那个李玉安……”。
说着从口袋中掏出了自己带来的已经有些残破的军人残疾证和皱皱巴巴的课本。
经过政府和党组织的细致调查,人们才发现原来李玉安是一位从松骨峰战斗中幸存下来的“活烈士”。
至此,李玉安的作战经历才逐渐被人们广为知晓。
之后,李玉安向部队说明了此次前来的意图,没有其他事请,他唯一的想法就是想让儿子参军入伍。
组织上了解到李玉安的心愿,也丝毫没有犹豫,承诺接下来就会为他的儿子办理入伍手续。
李玉安的事迹被政府和党组织知道以后,晚年的李玉安多次受邀参加各种各样的组织和活动,代表老一辈革命烈士接受祖国和人民的致敬与爱戴。
1997年,73岁的李玉安旧伤复发,因医治无效,于他工作和服务了几十年的土地—黑龙江巴彦县不幸辞世。
这次李玉安是真的“走”了,但是他的经神和品质却一直在流传,他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也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一直以来的付出,才让我们享受如今的盛世繁华!